正文 淺析社會化過程中家庭、集體和學校的教育功能(3 / 3)

三、國內外的相關案例

(一)美國的相關案例

家長、集體、學校聯合參與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的社會化過程並不是一項新課題。在美國,有很多組織長期以來從事推動家校合作及家庭、集體、學校三者教育結合的工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PTA。PTA,即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也就是家長教師協會(以下簡稱PTA),成立於1897年。它是美國最早的和最大的隻為兒童與青少年的利益服務的誌願者組織,上至州和全國,下至每所學校,都有相應級別的家長教師協會。其結構好比一個金字塔,最高的是全國家長教師協會,中間是州家長教師協會,最基層的是地方家長教師協會。美國每所中小學幾乎都設有家長教師協會,該校所屬學生家長均是家長教師協會的成員。除了州教育局、地方學區教育委員會之外,家長教師協會是最能影響學校決策的組織。學校在進行重大決策時,勢必會征求家長教師協會的意見;同時,家長教師協會可以組織會議專門討論學校的相關決策,並將其決議反饋給學校。因此,美國家長教師協會在完善學校教育管理與家校合作方麵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PTA在其建立之初便確定了兩項宗旨:(1)對家長進行教育;(2)發揮家長在改進兒童受教育條件方麵的作用。最初,由於政治和社會因素的影響,PTA的任務執行情況並不如意,家長在教育中一直處於輔助地位。直到20世紀60年代,美國政府頒布了很多影響家庭與學校關係的重要法律、法規和項目(如《開端教育計劃》、《公法93-380》、《殘疾兒童教育法公法》等),家校合作才真正得到發展和改善。20世紀60年代以來,從國家、州到地方的PTA體係一直是研究、改革家校合作的中流砥柱。

家庭與學校的合作是各國教育和改革共同關心的話題,也是世界性的研究課題。在一些發達國家,家校合作有著相當長的發展曆史,並積累了寶貴經驗,這些經驗都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

(二)我國的相關案例

全國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家庭教育工作長效機製,推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的教育網絡”。為此我國也在不斷為家庭、集體、學校三者相結合的教育方式做出努力。2008年年底,中國移動麵向全國教育行業推出了全新的教育信息化產品“校訊通”。“校訊通”通過短信、通話、網絡等多種方式構建家庭與學校快捷、實時溝通的教育網絡平台,實現家長和學校溝通零距離。並充分調動社會教育資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架起學校、家庭之間實時、快捷、有效溝通的橋梁,形成社會、學校、家庭和諧共育的局麵,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校訊通”所開設的業務範圍包括校務管理、家校互通、平安短信、親情溝通、家長網校學籍管理、氣象提醒和社區等。

除此之外,以遠程網絡時時授課係統為依托,網絡公司為中小學及幼兒園和學生家長開辦了網上家長學校,為中小學、幼兒園的學生家長提供了一個學習家庭教育知識的網上交流互動平台。同時為家庭教育專家及家庭教育研究人員提供了一個向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方法及經驗的平台。

在網絡平台和科學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我們有理由相信家庭、集體和學校的教育會日趨完善,也應該對基礎教育階段的兒童的社會化過程抱以更大信心。

參考文獻:

[1]夏扉.重視同伴交往促進兒童社會化發展.江西社會科學,2000(7).

[2]薑誌堅.美國家長教師協會研究.研究生學位論文.

[3]珍妮·H·巴蘭坦.教育社會學:一種係統分析法.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

[4]韋樹懷.構建三位一體教育體係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全國教育科研“十五”成果集.

[5]馬忠虎.家長參與學校教育——美國家庭、學校合作的模式.湖南師範大學教育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