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提高實效性的策略探討(1 / 3)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提高實效性的策略探討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王楊

摘 要: 目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得到普遍關注,但在各大高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卻存在形式化、表麵化等現象。本文在調查研究的前提下,對高校心理健康當前的教育狀況進行了深入了解,並探討了高校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需求,有針對性地對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如何使實效性切實提高的方案展開了研究,期望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夠得到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實效性 提高策略

心理健康這一課題具有一定的時代性,是社會發展與人類不斷進步的必然需求,在全球範圍內,心理健康已經演變成倍受各界關注的熱門課題。對當代大學生而言,大學階段是其成長成才的重要階段,大學生正處於由青年期向成年期轉變的階段。大學期間,每一個大學生都將麵臨一係列人生課題,這些人生課題的完成,與大學生的身心發展有密切關係。如何開發心理潛能,擁有健康的心理,提高心理素質,已經成為每一個立誌成才的大學生必須麵對的時代課題。因此,如何全麵分析和把握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麵臨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提高其科學性,並不斷提高教育效率,這是相關教育工作者麵臨的首要問題。

一、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

在國內,針對高校學生展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曆時較短,大致可劃分為起步、發展和快速發展三個階段。雖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在短短的近30年中,就已取得了較大進展。自上世紀90年代始,政府開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予以密切關注,並發布了諸多促進心理健康教育深入開展的相關文件。目前,在教育部直接領導和推動下,全國各高校切實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納入學校重要議事日程,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成果。但是,與國外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國家教育部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提出的要求相比,我國高校仍存在一定差距,並麵臨一係列問題和嚴峻挑戰。

1.部分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視度不夠,尚未建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心理谘詢機構等相關組織部門,未能合理配備專兼職的心理谘詢教師隊伍,心理健康教育不夠專業,未能達到科學化的教育水準,使這一教育工作的發展有一定的局限。

某些已經開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院校,相關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化素質不高,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難以有所突破,得不到更好的發展:(1)當前,國內高校基本上都是由醫務、思想政治及心理學相關的教職人員擔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係統知識的傳授中不具備規範性,並且專業水準不高;(2)因大部分心理健康教育人員屬於兼職,所以在繁多的日常工作中很難有大塊時間參加係統、規範、科學的培訓工作;(3)目前各高校的心理谘詢機構基本上都由學生工作部門統轄,不具備自主獨立的性質,這就造成心理健康和谘詢活動不能持續有效地進行;(4)心理谘詢工作不能形成完善、正確的規範化模式。

2.理論研究薄弱,心理健康教育沒有科學規範的理論體係,實踐中缺乏理論指導。目前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都很關注常態的事務性工作,很少開展專業理論方麵的研討。在所研討的內容中,沒有形成基於我國高校實踐的心理健康教育規律、機製和政策的研究;一直延續重視調查、問卷,忽視實證方麵的研究形式;機械地套用外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程式,沒有形成突出我國特征的研究。這種現象的出現表明了我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缺乏較高的專業水平和較強的專業技能。實際工作需要理論研究的指引,不重視理論研究一定會造成一些工作上的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