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試論對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與指導(1 / 2)

試論對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與指導

高教改革與發展

作者:魏鑫

摘 要: 高校困難群體畢業生是就業弱勢群體,他們能否充分就業對於高校持續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穩定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因此,要通過政府、社會、高校多方共同努力,為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營造良好氛圍,做好對高校困難群體畢業生的就業指導與服務工作。

關鍵詞: 高校畢業生 困難群體 就業服務與指導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逐步實現和高校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增長越來越快,與此同時,貧困畢業生的人數也呈上升趨勢。據國家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數字統計顯示:高校中的貧困生約占在校生總數的15%~25%。由於受自身物質條件的限製和成長環境的影響,困難群體畢業生在高校就業群體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他們的就業問題已成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難點問題,千方百計幫助他們解決就業問題,已經成為政府、社會和高校共同關注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一、做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與指導的意義

(一)有利於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和諧社會的構建就是尊重人的生存權、發展權,使人們安居樂業,體現以人為本。扶持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是為他們提供基本生活的安全感,保障他們的生存權利,維護他們的人格尊嚴,使他們能夠依靠自己的能力體麵工作。當他們在求職受挫的時候,一點刺激就可能會引發他們采取過激舉動宣泄自己的不滿情緒,做出一些偏激行為,影響穩定的社會環境。

(二)有利於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有效實施

國家助學貸款是國家為使廣大貧困學生順利完成學業而利用金融手段進行資助的一項重大舉措。但目前,貸款的困難群體畢業生由於大學畢業後“就業難”進而引發了“還貸難”,使國家助學貸款體係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順利就業是困難群體畢業生如約還貸的前提,也是困難群體畢業生回報社會的前提。因此,困難群體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間接關係到國家助學貸款的良性運行[1]。

(三)有利於高校的持續發展

自高校擴招以來,入學人數的攀升使得困難群體畢業生的數量逐年增加,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工作成為高校的重點和難點工作,在某種程度上製約了高校發展。因此,解決好這部分學生的就業問題,將對推動高校就業工作順利進展和高校的持續發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做好高校畢業生困難群體的就業服務和指導的對策和建議

(一)政府層麵

1.完善促進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的法律、政策措施。一是政府可以從政策方麵入手幫助和扶持畢業生困難群體順利就業。采取實施激勵手段,鼓勵用人單位積極接納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通過製定減免稅收、提供借款資金支持的政策激勵用人單位積極作為;二是國家出台優惠政策,引導困難群體的畢業生到西部、到基層就業[2]。

2.建立為畢業生困難群體就業和創業提供服務和幫助的支持體係。一是要鼓勵畢業生困難群體走自主創業之路,政府提供資金幫助,通過設立大學生創業小額貸款和大學生創業就業基金鼓勵大學生創業。二是開展就業培訓,將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培訓納入各級政府培訓體係當中。三是政府可采用非市場化的手段動員全社會力量為困難群體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援助。將畢業後戶口和檔案遷回原籍且尚未就業的來自零就業家庭、城鎮低保家庭、農村貧困家庭、殘疾人家庭及在校享受國家助學貸款的畢業生困難群體納入援助範圍,實施一對一職業指導、向用人單位重點推薦、公益性崗位安置等幫扶措施,按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等就業援助政策。通過一係列傾斜性政策,緩解困難群體畢業生就業難問題[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