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1 / 2)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優化高中政治課堂教學

政史地教學與研究

作者:劉萬仁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知識經濟”的一個顯著特征是以信息為支柱,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教育,不僅促進了教育觀念和模式的變革,而且帶來了教育手段和方法的更新。信息技術作為教學的輔助手段,通過數字化技術,將各種媒體所記載和表達的信息融為一體,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對教材內容的處理、方法的運用、課堂教學結構和過程的優化等各方麵都將產生深遠影響。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的重要任務。瑞士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興趣,實際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現出對象與需要之間的關係,因為我們之所以對於一個對象發生興趣是由於它能滿足我們的需要。”對於學習的需要即是學習的動機,有了對學習的興趣才會產生學習的需要。教學吸引力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有重要影響,教師應當從增強學習吸引力入手,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並通過學習興趣的引導,產生更高層次的學習動機。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設計的CAI課件,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麵、效果逼真的聲響,給予學生多種感官刺激,刺激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例如,學習高一經濟生活中“影響價格的因素”這一課時,筆者做了一個正弦曲線變化的動畫演示價值規律的相關內容,在動畫裏沒有生硬地演示這個曲線,而是穿插一些商品的實物:鋼筆、麵包、鞋子等,以及一些聲音效果,增強動畫的表達效果,很快吸引了學生注意力,不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喚醒了學生的有意注意,而且使學生一直被教師引導著學習。教學緊湊,過渡自然,教學過程順利,提高了教學效率。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意境,渲染氣氛。

情境教學是指依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心理發展特征,創設教學需要的特定情境,有效、全麵地完成高中政治課堂教學任務的教學方法,它是政治“樂學”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教學,可以在形象的大小、遠近、虛實、動靜,抽象與具體之間實現轉換,而且能突破時空限製,有利於實現其他教學媒體難以實現的“形真”;現代教育技術過程中以形、聲、色、光的運用與結合,能夠有效渲染氣氛,營造氛圍,激發學習情感,達到“情深”,引起教師、學生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情境教學中講究意境深遠,講求意象,而現代教育技術則有利於意境和意象的整體展現,達到情境教學的最佳境界。

例如:教學《矛盾具有特殊性》這節課時,筆者首先用多媒體播放了周傑倫的《雙節棍》、宋祖英的《好日子》和廖昌永的《祖國慈祥的母親》,讓學生通過音樂欣賞回答所聽到的歌曲分別屬於哪種類型等問題,引出不同的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接著在屏幕上以視頻形式播放了中國在20世紀初參加奧運會的情況和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情景,引導學生討論我國在參加20世紀初與2008年奧運會的情況各有什麼特點?由此得出結論: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特點。整堂課上,學生的注意力都十分集中,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