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中學體育短跑教學與訓練的探究(2 / 2)

二、注意發展速度的同時,嚴格要求技術的規範化

1.合理掌握和改進技術是提高短跑成績的關鍵

訓練初期,重點抓基礎技術訓練,通過講解、示範等手段讓運動員樹立正確的技術概念。訓練方法從跑的專門性練習和輔助性練習開始,提高運動員對技術的認識並盡快掌握。訓練中期,通過專門訓練身體手段和專項訓練手段進行短跑的分段技術和完整的技術的鞏固與提高。技術訓練應從早抓起,並貫穿整個短跑訓練的全過程。技術訓練的負荷要逐年增加,強度要隨技術掌握程度的提高而增大。技術訓練選擇要在體力充沛、興奮性較高的情況下進行,技術訓練中少采用全力跑,總體上以中上強度為主,平時進行跑的練習時,反複提醒運動員不要緊張,培養運動員的放鬆能力。主要技術訓練手段和方法有:(1)各種跑的專門性練習和輔助性練習;(2)結合跑的專門性練習和輔助性練習的不同距離的放鬆跑或加速跑;(3)站立式、半蹲式、蹲距式起跑15米~30米;(4)100米變節奏跑,30米快+20米慢跑+30米快+20米慢;(5)彎道起跑、加速跑;(6)不同距離的放鬆、協調跑。

2.提高步長、步頻

步長、步頻是現代短跑技術的核心,也是構成跑速的主要因素。提高跑速,步長、步頻是關鍵。短跑訓練中,要根據運動員的特點有針對性地發展步長、步頻。實踐證明,步長訓練比步頻訓練對短跑成績的影響要大和快。訓練早期多安排動作頻率的練習內容發展步頻,後期在保持適宜步頻的基礎上,重點發展步長能力。步長受後蹬力量、角度、擺動力量和擺動速度、踝關節和腳趾力量、腰腹肌力量、臂力和髖關節靈活性等因素的影響。訓練中結合短跑技術特點著重發展大腿的伸肌、屈肌的力量和髖關節的靈活性。訓練手段和方法的選擇上應采用負重換腿跳、負重大步走、負重跑、負重跳台階、跑台階、大幅度的跨步跳、蛙跳、單足跳等練習,提高跑時的後蹬能力。用中等式或慢速方式練習兩頭起、負重轉體、屈力起、仰臥起坐擲實心球增加腰腹肌群力量。對於步頻能力的訓練,我主要側重提高肌肉的快速收縮速度、力量和肌肉的放鬆能力。

三、結語

以上是我多年在短跑教學中訓練中的一些體會和做法,在實踐過程中還須不斷總結提高,以達到更好的教學和訓練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