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城鄉統籌下的貴州省群眾體育發展政策初探(1 / 3)

城鄉統籌下的貴州省群眾體育發展政策初探

體育教學與研究

作者:曹體望

摘 要: 群眾體育是我國體育事業發展的基礎,是在體育工作中樹立和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滿足人民群眾強身健體需求的生動體現。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黨和政府為增強人民體質,製定了一係列促進群眾體育發展的行動準則,包括方針、方法、措施等,對我國群眾體育的廣泛深入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本文旨在探討群眾體育及其政策的發展規律和經驗,為貴州省在城鄉統籌下的體育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 城鄉統籌 群眾體育 發展政策

1.引言

群眾體育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曆史時期、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有不同的表述。群眾體育相對競技體育而言,又稱大眾體育或社會體育。國家體育總局設“群眾體育司”,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設“社會體育”章。由此可見,從體育理論和實踐上,從語言學角度觀察,無論是約定俗成,還是專家認定,群眾體育、大眾體育、社會體育,在內涵和外延上並無多大差別,都是指以健心強身、消遣娛樂、增進團結友誼為目的的,人民群眾廣泛參與的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競技體育有競技體育的發展規律,群眾體育有群眾體育的發展規律,不同種類的體育政策必須遵循不同種類的體育規律。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黨和政府為增強人民體質,製定了一係列促進群眾體育發展的行動準則,包括方針、方法、措施等,對我國群眾體育的廣泛深入開展發揮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本研究旨在探討群眾體育及其政策的發展規律和經驗,為貴州省在城鄉統籌下的體育發展提供參考。

2.貴州省群眾體育的現狀

十六大已把全民健身體係納入未來20年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提出“大力推進全民健身計劃,構建多元化體育服務體係”。貴州是我國西部的一個比較落後的省份,它正從傳統城鄉二元的社會結構,向工業的、城鎮的、開放的現代社會快速轉型。在推動全民健身和群眾性體育事業發展的過程中,盡管群眾體育工作成績斐然,但仍然存在一係列亟待解決的問題。

2.1城鄉差異比較明顯,發展群眾體育人口以“城市人口”為本位,而輕視了“農村人口”。

我省在全民健身和社會體育的發展中,由於地域和經濟發展的不同,沒有完全以全民為本,而是以城市人為本,導致農村體育人口極度偏少,這與農民體育意識薄弱、政府和社會對農村體育的扶持力度不夠、全民健身在農村推行的廣度不廣等因素有關。這不符合真正意義上以人為本的思想,袁革在研究中表明體育場地器材的以城市為本的傾向導致農村體育器材嚴重匱乏。我省體育場館資源的分布呈現出明顯的“城市優勢”和“農村劣勢”現象。這是我省社會體育發展中的“跛足現象”。政府向城市投入場地器材建設的經費明顯偏重於城市,忽視了農村。當然,這不隻是社會體育發展自身的原因,還有城鄉二元結構的影響、曆史和文化的積澱等,都是造成農村體育場地資源短缺和城鄉體育差異格局的原因。隨著我國城市化戰略的推進,城鄉體育二元格局的局麵將逐步得到調和,這就需要我們在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在和諧社會的構建中,始終用以人為本的協調的發展觀處理好城市體育和農村體育的發展關係,避免以城市為本的思想蔓延。

農村體育的投入不足。前些年,我省農民收入少、支出多、政府投入少而造成貴州農村發展落後,進而導致農村公共服務性事業發展滯後。政府對農村公益性事業投入少,把大部分人力、財力、物力用於經濟建設和城市現代化發展,對農村體育的投入嚴重不足,對此有學者稱為“以物為本”,也就是以經濟發展為本,但這並不等於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而是忽略人的發展和社會全麵進步的“以物為本”。

體育體製以城市為本的傾向導致農村體育機構不健全。農村體育體製一般由農村體育機構和規範構成,其中體育機構是載體,規範是核心。從現有機構設置看,農村體育工作機構不健全,目前縣以下的行政機構中管理體育的部門甚少。而且在前一階段的政府機構改革中,不少縣區和鄉鎮撤銷了體委部門,而將其置於他人門下或掛靠在文化部門、教育部門或衛生部門。為了貫徹國家精簡機構的政策,達到國家規定的硬指標,最好的方式是把當前未引起人們重視的文化部門、體育部門等機構合並重組,對經濟管理部門重點支持,因為這樣更容易抓好經濟建設,取得政績,得到上級的認可,實際上無形中陷入了“以政績為本”的誤區。這種農村體育不受重視的現狀是農村體育的一大難題,即有些學者所指的“由政府特別是基層政府重視程度不夠所導致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不足的難題”。在農村體育現有機構設置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更不用說其規範的建立了。

2.2貴州省對農村的群眾體育工作宣傳不到位。

貴州農民群眾對“全民健身計劃”和“農民健身工程”的知曉程度普遍偏低,知道二者具體內容的分別占11.0%和9.9%,聽說過的分別占21.4%和19.2%,表示不知道的分別占67.2%和70.9%。知曉“全民健身計劃”的人比知曉“農民健身工程”的比例偏高,這與相關職能部門人員對新舊政策的宣傳力度和時效很有關係。由此可見,貴州農民對體育鍛煉目的及重要性認識不足,並且貴州省農民對體育政策的知曉情況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