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農村中學英語學困生學習水平的提高
外語教學與研究
作者:葛英華
摘 要: 針對農村中學英語成績較差,學困生普遍存在的現象,應通過不斷摸索,嚐試對學困生學習習慣的改變、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及對學習方法的指導,從而提高英語學習水平。
關鍵詞: 農村中學英語 習慣改變 能力培養 方法指導
針對我校學生英語成績平均分低這一現象,如何使英語學困生有效地進行學習,提高英語學習水平,是當前的一項主要任務,通過近年來的教學實踐,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改變學生學習習慣,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及指導他們采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
一、學習習慣的改變
學生的成績不是取決於天性,而是取決於學習習慣,良好的習慣會使學生終生受益。學困生往往是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要先改變其學習習慣,我著重英語學習過程中的“三步驟”進行習慣改變。
1.確保課前預習20分鍾。
通過問卷,所有的學困生課前都沒有預習的習慣。我覺得課前預習非常重要,我一直把學生的課前預習作為一個單元的必須課時進行安排,尤其對於學困生顯得尤為重要。我要求學生課前預習不少於20分鍾。如何進行單元預習,我都會在課前預習時作相應指導:(1)找出該單元的中心話題。如教材(新目標)Unit 4的標題為Where’s my backpack?因此我們就可以知道該單元的語言目標為:Talk about where things are.(2)明確單元的知識要點:本單元語法句型為Where’s ...?It’s in/on/under ... Where’re ...?They’re in/on/under...,以及一般疑問句型等。該單元的詞彙有:where,table,bed,chair,plant,under,they,bag,hat等。(3)記錄疑難點。讓學困生對在預習中碰到較難的語言現象和自己沒把握的內容,在課本上作個標記或者抄在筆記本上,上課時有重點地進行聽講或課外再來問我。
2.重視每節課上的開口。
學困生由於英語基礎差,怕出差錯,因此不敢開口講英語,上課除了集體跟讀之外,從來不單獨開口,如小組合作、個人對話等都不參加。我上課經常鼓勵學困生大膽模仿並主動配合教師做好一名好演員,不要怕出錯,但要忌重錯。課堂上,我特意給學困生更多的開口機會,如教了一個新單詞,我會叫學困生來“repeat”;如對於簡單的Yes/No question,我也會特意叫學困生來回答,這樣,學困生慢慢地就從一句、兩句開始,越說越多。
3.強化課後及時複習與鞏固。
學過的東西,如果不及時複習,不進行“趁熱打鐵”,過上一段時間就會產生遺忘。我很注重強化學困生的及時複習,要求學困生晚讀時就今天的學習內容進行第一遍複習,此外,一般會在第二、三天把所學知識以各種方式進行再複習,克服遺忘。在複習時,我注重知識的重現率,加強新舊知識之間的聯係對比,比如Unit 4學到介詞under,on時,我們可以回顧以前學過的介詞in;又如學到物體table,chair,bed時,可以利用圖片或教室裏的實物進行聯係,回顧學過的物體ruler,pencil,picture,eraser等,這樣不僅使學生的發散思維進一步加強,而且有助於學生在不知不覺環境中掌握新知識,複習回顧舊知識。
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
每個人在校學習時間有限,如何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顯得尤為重要。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要貫穿英語學習的全過程,主要從以下三方麵突破:
1.貼近實際,激發自主學習的內在動機。
動機是學習的內在驅力。學困生因為學習動機不足,對自身能力懷疑,產生厭學、畏學的心理。所以我在教學中更注重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讓他們在學習語言中感受英語的樂趣。例如在教數字時讓學生收集自己熟悉的數字,學生發言熱烈,列舉電話號碼、各類報警號碼、班級裏學生數、男生數、女生數、自己鞋子的尺碼等,一節乏味枯燥的數字課就變得活潑生動,學生更易掌握知識。又如在教完“No Smoking”後,讓學生收集常見的英語標誌或符號,不但增長知識,還激發學習興趣。
2.強化訓練,開發自主學習的思維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