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議英語報刊新聞的詞彙特點(2 / 3)

(2)But she’s not interested in paying for cellular service,which would probably be costlier than the $12 a month(The Washington Post,April 13,2012).手機,又稱蜂窩電話或移動電話,是一種十分普及的通訊方式。電信公司紛紛為用戶提供移動電話服務,cellular service這一新詞應運而生,並且已經為人們所熟知。新詞的使用分為以下幾種情況:

3.1舊詞生新義

舊詞衍生新義是現代英語詞彙變化的一個重要方麵,是指賦予原本存在的詞語新的詞義,從而滿足日益增長的表達需要的一種構詞手段。根據單詞新義與其原義之間的關係,舊詞生新義有以下幾種情況:詞義擴大、詞義縮小、詞義轉化、詞義感情色彩的揚升或貶抑[1]。

(1)General Motors pulls funding from climate sceptic thinktank Heartland(guardian.co.uk,March 30,2012).Think(思考)和tank(箱,櫃)兩個詞構成新詞——智囊團,智囊機構或顧問班子。

(2)Workers are required to wear clean suits would look like the Triangle Shirtwaist Factory(Fortune,March 29,2012)、“Triangle Shirtwaist Factory”是紐約三角內衣工廠。1911年3月的火災,導致146名服裝工人被燒死或因被迫跳樓致死,因為當時管理人員為了防止一些工人趁換班時溜出去休息抽煙,將通向樓梯井和出口的門全部上鎖。這場火災敦促了立法——要求改善工廠安全標準,並且促進了國際婦女服裝工人聯合會的發展。在這則新聞中,是指富士康的工廠違法了眾多勞動法的規定,在員工健康和安全等方麵存在眾多隱患。

3.2新事生新詞

(1)Meredith Alexander quit as a commissioner of the London 2012 sustainability watchdog to launch the Greenwash Gold campaign(guardian.co.uk,April 19,2012).漂綠(Greenwash),由“綠色”(green,象征環保)和“漂白”(whitewash)合成的一個新詞,指一家企業宣稱保護環境,實際上卻反其道而行,是一種虛假的環保宣傳。

(2)Earth Hour-climate change campaigners urge global switch-off(guardian.co.uk,March 26,2012).Earth(地球)和hour(小時)兩個詞——“地球1小時”,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在2007年向全球發出的一項倡議:在每年3月份的最後一個星期六熄燈1小時,支持全球共同抵禦氣候變暖行動。

3.3舊詞生新詞

舊詞生新詞通常帶有某些前綴,如:anti-(反對、阻止),cyber-(網絡的),geo-(地球的、全球的),hyper-(超出、過度),pro(親、讚成)等,或者帶有某些後綴,如:-free(無……的、免除……的),-ologist(……學者、學家)等。例如:

Albanese said:We have rigorous standards for air quality,ecosystems,biodiversity,climate change,the use of energy,land and water and waste disposal(guardian.co.uk,April 19,2012).“biodiversity”與“biological diversity”的意思是互通的,開始該詞泛指地球上所有動物、植物、真菌及微生物之物等。該詞於1986年首次出現,將“biological diversity”這一詞縮寫成一個更簡單的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