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1 /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周彩鳳

摘 要: 小學數學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就要不斷創新課堂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勵學生不斷探索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能力。隻有尊重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個體差異,才能實現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意識的目標,讓學生創造性地學數學,讓數學教學充滿創新活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 創新能力 培養策略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教育的創新,要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創新的意識,創新的觀念,來自學習,來自實踐。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創設富有探索性、挑戰性的問題,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過程中感悟知識的產生、發展與變化,培養學生主動探索、敢於實踐、善於發現的科學精神。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認為可從以下方麵著手。

一、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自信心,是指個體對自己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通過努力一定能實現所追求的目標。數學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數學教育要麵向全體學生,使不同的人在數學上獲得不同的發展。”因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顯得至關重要。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個體特點,從細微處著手,采取多樣有效的教育方式,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對一些學生提出的一些怪想法,不要訓斥或輕易否定,那些看起來似乎很奇怪的、出乎老師意料之外的想法或問題,正是學生一瞬間產生的實現創造性思維的火花,可為他們數學學習以至於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教學比較小數的大小時,如0.48和0.6誰大,我教學生從高位起一位一位比下去的方法,十分位上的6比4大,那麼這個小數就大。也有的學生立刻想到0.6可以化為0.60,那麼0.60就比0.48大。雖然加0的方法麻煩一些,但加0後學生看起來比較直觀。當學生小有成績時,輔以表揚,使學生創造的積極性、主動性得以發揮,學生就有勇氣和信心戰勝困難,勇於創新,這是創造發明的良好開端。

二、創造有利於創新思維發展的課堂環境

教師要幫助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保護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思維,營造輕鬆、愉快、活躍的氣氛。寬鬆、和諧、自由、平等、競爭的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的靈感,有利於於創新思維的發展。如在數學活動課中,提出問題,分小組進行解答,讓他們在討論中得出結果,這是其中一種做法。又如,在教學新課時,先放手讓他們根據已學的知識,加上自己的推想,把要學的先解答出來,然後各自發表思維過程,這也不失為一種好的辦法。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首先,應極力避免學生產生心理壓力,創造和諧寬鬆的氣氛、自由的環境促使學生發現和創新。

其次,教學中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使教學相長,促進創新能力的發展。若教師的創設意識淡薄,師生關係不平等、不民主,則無益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