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形式組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1 / 2)

多形式組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陳淑貞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鼓勵學生大膽質疑,發表與教材、與教師、與權威的不同見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主動學習、主動探究的精神,發展創新能力。

數學是一種圖形化、符號化、抽象化的語言,是認識世界必不可少的方法,運用數學的能力是最基本的素質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生活背景結合起來,從貼近學生生活的實際問題引入新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大多是從生活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因而在數學概念和數學規律的教學中,應適當創設知識情境,對知識進行分析、簡化、抽象、總結。教師可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前提下,精心編製一些與生活、科學有關的問題,使學生感到自己的周圍處處有數學,從而使其萌發學好數學以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願望。從實際事例、學生已有知識、認知水平和認知規律出發,逐步引導學生對原型進行抽象、概括,弄清知識的抽象過程,了解它們的用途和適用範圍,從而使學生形成對學數學、用數學所必須遵循的途徑的認識,體會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用價值,讓學生知道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這不僅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且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用數學的意識大有益處。適當建立數學模型,是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前提,教師應有意識地收集、整理一些適應本地生活、生產需要的實際應用性問題,並注意收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際素材組織教學活動,使學生領悟數學的應用價值,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在教學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選編一些應用問題,對學生進行建模訓練,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體驗數學,為學生創造運用數學的環境和機會,引導學生親手操作,把學數學和用數學結合起來,注重從具體的事物提煉數學問題,引導學生聯係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問題,並用數學知識加以解決,這有助於學生數學應用意識的形成。

數學語言是對數學概念、算式、公式、運算定律、法則及解題思路、推導過程等的表述。數學語言具有準確、抽象、簡練和符號化等特點,它的抽象性有利於學生揭示事物本質能力的培養。在數學教學中,必須培養學生的口頭語言表達能力。在數學的交流、合作中,口語的表達能夠有效地傳達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的想法和思想。教師的教學語言要幹淨利落,要抓重點,簡捷概括,有的放矢,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說他們容易接受和理解的話語;要準確無誤,用較短的時間傳遞較多的信息,活躍課堂氣氛,提高教學質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培養口頭表達能力,激發學生口頭表達的欲望,同桌間互相交流、小組討論,可以使學生掌握思路,是培養學生語言能力的好方法。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說的培養,讓學生描述概念的本質,用自己的語言說出定義、定理、公式、法則和性質的具體內容,說出概念關鍵詞句,並進行分析、推理,通過口述解題思路,說出自己的想法,填寫數量關係式等,進行數學語言的訓練。例如,在教學了《數的互化》後,我引導學生進行歸納,讓學生應用數學語言描述如下:小數化成分數,原來有幾位小數,就在1的後麵寫幾個零作分母,把原來的小數去掉小數點作分子,能約分的要約分。分數化成小數,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盡的就化成有限小數,有的不能除盡、不能化成有限小數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數。化有限小數,一個最簡分數,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能化成有限小數;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質因數,這個分數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數。小數化成百分數,隻要把小數點向右移動兩位,同時在後麵添上百分號。百分數化成小數,把百分數化成小數,隻要把百分號去掉,同時把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分數化成百分數,通常先把分數化成小數(除不盡時,通常保留三位小數),再把小數化成百分數。百分數化成小數,先把百分數改寫成分數,能約分的要約成最簡分數。通過教師引導,讓學生對數學規律、結論、定理進行總結,讓學生用自己的口頭語言或者生活語言描述,讓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說出其特征及與生活的聯係,重視讓學生參與公式的推導過程,最後形成規範數學語言,把知識的獲取與發展數學語言有機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