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多形式組織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2 / 2)

學習和工作都是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參與的,兩者缺一不可。在教學中,教師應當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進行培養和訓練。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過程中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個人一旦確立了遠大的動機,在廣泛而濃厚的興趣、熱烈的情感和頑強的意誌驅使下,必然能堅持不懈為之拚搏,這是非智力因素極好的表現。一個智力水平較差或一般的人,如果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非智力因素方麵得到較高或較好的發展,發揮主體作用,調動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就可能在人生道路上取得巨大的成功。人的智力水平是差不多的,但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往往差別很大。因此,教育工作者應該有意識、有目的地在這方麵多下工夫。培養學生興趣,就是要通過觀察發現興趣,科學指導引起興趣,安排活動提高興趣,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展示成果發展興趣,引導學生帶著熱烈的情感在寬鬆愉快的環境下學習、生活和成長。例如,在探索加法交換律時,我先讓學生計算下麵的式子:96+35=35+( ),204+( )=57+204,23+( )=15+( ),( )+257=( )+63,☆+( )=△+( ),( )+□ =( )+○。學生通過觀察發現,每個算式的等號左邊與右邊相等,加數沒有變化,位置發生了變化。接著引導學生思考:“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加數交換位置以後,結果都相等呢?”進一步以實例探索,最終得出加法交換律,在數學上,我們通常用字母a和b表示兩個加數,那麼,加法交換律可以寫成:a+b=b+a。讓學生主動體驗學習是一種愉快的心智活動,使學生形成不怕困難、堅韌不拔、刻苦鑽研、頑強拚搏的優秀品質。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使數學和生活得到有效的融合與鏈接,以一定的生活情境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應用數學,引發學生的問題意識,激活探究的積極情感,提供學習的智力背景。同時,教師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富有創造性和差異性的真實發展曆程,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教師的有效主導,適度指導,巧妙點化,推動主體合作深層開展,給予學生有效的激勵,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提高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