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怎樣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1 / 2)

淺談怎樣激發學生對數學產生興趣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戚宏才

摘 要: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數學老師應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在課堂教學中能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講究授課方法的技巧性;課堂語言要有趣味性;結合數學學科的特點,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以情趣導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思維活動是最積極、最有效的,學習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關鍵詞: 數學學習 激發興趣 培養興趣 提高興趣

一、巧設情境,激發興趣

在講授新課時,我經常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的接受能力,選擇內容,編成問題,重新組織教材,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而不是直接把教材本身作為出發點。同時,注意新舊知識的銜接,用舊知識解決新問題,這樣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學中,一個成功巧妙的課題引入,往往能使學生激起感情的漣漪或思考的興趣,所以,教師在每節課的教學開端,一定要精心選擇一些既能引起學生興趣,又與當節課的教學內容有關的話題,這樣整堂課的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發揮想象,培養興趣

啟發性的設問,對好奇心的鼓勵,是學生想象力發展的精神營養。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學生的知識和實際能力出發,根據所授內容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問題情境的創設應具有一定的思維強度,教師要有意引導學生探索、尋求不同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的思維具有靈活性、發散性和獨創性。如,在講分解因式時,兩個數的平方差等於這兩個的和乘以這兩個數的差。可是當同學們遇到用平方差公式分解比較麻煩的題時,經常寫出了一個和,卻忘掉了一個差。這時我問同學們:此題答案對嗎?此時同學們互相觀望,誰也不能肯定答案的正誤。我就請同學們寫出平方差公式對照,這時同學們發現少了另一個括號。教師要趁熱打鐵,再出一道類似的題,對學生加以鞏固。這樣有利於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突出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經過多次的實踐證明,當學生對解數學題感到很有興趣的時候,理解教學內容感到很有用的時候,他們便會變“被動”為“主動”,自覺地學習、研究和探討數學問題,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從而有效地解決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

三、引發好奇,提高興趣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是人自發認識客觀事物的一種意向。好奇心是創新的動力,也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學生的好奇往往表現為對一些新鮮事物、自己不懂的東西有一種突如其來的感覺,他們總愛問個為什麼,或者異想天開。教師要保護學生的好奇心,激發求知欲,這是學生主動觀察、思考探索事物的強大動力,是興趣的先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