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要利用他們的好奇心,把一些教學內容轉化為有趣的問題,目的在於吸引學生,從而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有耐心,多給學生以啟發和引導,使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新知,對其點滴的進步應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其體會到解決問題後的愉快感,嚐到勞動成果的甜蜜。抓住時機,趁熱打鐵,並加以引導和鞏固,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學習數學逐漸產生興趣。
古人曰:“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當代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金獲得者丁肇中教授曾說:“不要教死知識,要授之以方法,打開學生的思路,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這都是在強調方法的重要性,隻有學會了方法,學生才會有自學能力,才能自求進步。在人類進入信息時代的今天,新知識的劇增和舊知識的快速老化,要求人們善於學習、不斷學習。“數學是鍛煉思維的體操”,對數學的學習,不僅可以開發學生的智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獨立解決問題、善於思變、歸納整理的能力。因此,具有一定的數學知識是對一個現代人的最基本要求,也是一個人進一步深造、生存的需要。在今天這個信息技術時代,無論在哪個行業的激烈競爭中,數學都將成為強者的翅膀。
四、總結歸納,方便記憶
教師要善於對書中的法則或定義總結歸納,在學生理解的基礎上編成“順口溜”讓學生記憶。例如,求不等式組的解集時,可總結為:“大大取較大,小小取較小,大小小大中間找,大大小小解不了(空集)。”通過這種方式的記憶,學生不但易於理解,而且易於熟記,對教師所任教的學科會很感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我不斷地思考挖掘教法,注意啟發學生的思維,誘發學生學習的內動力,激發他們學習的動機和好奇心,培養他們的求知欲望,促使他們的思維進入最佳狀態,並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體驗數學內容中的情感,使他們的數學學習變得有趣、有味、有效,自信、成功。
多年來的數學教學實踐,使我深深體會到:數學是基礎課程。興趣和能力影響著數學學習的成敗。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是數學教學成功的關鍵。我所教的班級,每期考試均能取得優異成績,也驗證了這一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根本措施,用興趣引導學生是搞好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要善於在引導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這個方麵多動腦筋,多想辦法,讓學生做探索和解決問題的主人,從而真正學好數學這門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