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作業訂正要分層實施。
學生因為基礎和學習能力有差異,對於錯題的訂正,有些後進生確實存在困難,此時要適當進行分層,讓後進生減輕畏懼心理,降低訂正難度,讓他覺得自己能訂正好。避免一些學生實在不會訂正,便抄襲蒙混過關,實則毫無效果。其實每個學生都有想學好的心理,隻是有些學生一直都學不好,漸漸形成“我不會”、“數學好難”的畏學心理,導致最後徹底不學。這時候就要求老師要加強對他們的個別輔導,及時鼓勵,對他們嚴格要求,避免通過走捷徑的無效的訂正的方式。
四、訂正作業做到天天清。
作業訂正做到天天清,隻有抓在平時,才能從源頭上避免後進生的形成。有些基礎差的同學,對他們降低要求,減輕心理上的負擔,讓他們感覺自己能做、樂於做。
五、訂正作業的步驟。
1.“小三步”——從訂正每一道錯題的過程來看。
第一步:訂正前先思而後行。也就是要引導學生,看到錯,先要問個為什麼?想想:自己錯在哪裏?為什麼做錯了?
第二步:訂正時要“專心致誌”。發現自己做錯的原因後,再認真訂正,邊訂正邊提醒自己避免犯“老毛病”。
第三步:訂正後要“跟蹤追擊”。不是說訂正好了就算完成任務了,在引導學生訂正後,要再看看、比比、想想這個答案與原來有什麼不同?是不是正確?
2.“大三步”——從一個階段的訂正情況來看。
第一步:錯題整理。一方麵引導學生對自己一個階段的作業情況進行回顧,將自己容易做錯的練習題進行整理。另一方麵教師對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典型錯題,帶有普遍性的錯題,以及學生容易做錯的題目,進行收集整理、分析。教學中要求學生定期將一些經常出現的錯題摘錄在《錯題警示卡》中。
第二步:再練習。再次練習不是簡單機械重複,在練習中,既要有“錯題檔案”中的原題,又要有變式題。
第三步:再訂正。引導學生再反思、再訂正。
以此形成“練習—反思—訂正—再練習—再反思—再訂正”的訂正循環係統,不斷提高學生作業訂正的有效性,使學生從“錯誤”走向“正確”。
總之,在訂正過程中,一定要把“反思”貫穿在學生作業訂正的“三部曲”中,使學生在練習中反思,在反思中訂正,在訂正中提高。
作為數學教師,我們一定要從提高錯題訂正的有效性抓起,減少無效訂正。錯題訂正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提高數學錯題訂正的有效性並非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師生長期共同努力,有效訂正有利於強化教學效果,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推進減負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