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中數學教學互動教學策略研究(1 / 2)

高中數學教學互動教學策略研究

數學教學與研究

作者:李曉豔

摘 要: 本文重點分析了互動教學的內涵,提出了高中數學教學師生之間情感互動策略;高中數學教學的情境教學策略;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以數學建模為突破口進行互動教學設計等教學策略,為高中數學教學手段的豐富提供了理論支持。

關鍵詞: 高中數學教學 互動教學 教學策略

一、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的內涵分析

互動屬於常見詞,通常所說的互動,可以分為廣義互動和狹義互動兩類。狹義互動主要是指人類之間進行的不同形式交往,也可以稱之為不同形式下人與人之間信息的交換。廣義互動可以理解為自然界中不同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教學是人類特有的社會現象,是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主要是以學校為專職的教育場所,在專職教育人才教師的指導下,對學生進行的知識傳遞與反饋。某種角度上講,教育也可以被理解為教師與學生之間相互影響的活動。教育中的師生互動是指在師生之間發生的各種形式、性質和各種程度的協同、合作和影響,實際上是師生雙方以自己固有的經驗(自我概念)了解對方的一種交流與溝通方式。

2001年教育部頒發了高中數學課程改革標準,從某種角度看,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重點在於高中數學課程的實施。為了更好地進行課程實施,首先需要做好的基礎工作便是課堂教學,國家進行高中數學課改,則是對基礎中學的數學課改提出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當前高中數學課程改革的需要,實現基層高中的數學教學改革取得新的突破。

當前教育界對教學的認識,更加傾向於建構主義教學理論,傾向於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相互統一的過程。這種教與學的統一,其實質與內涵便是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往。2003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的課程實施建議中明確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勻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這一理論的提出,也指向了教學過程實質上是學生知識建構的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交往過程。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由於受主智主義教育理念的影響,側重於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並且將教與學分裂開來看,割裂了二者的聯係。實質上,按照現代教學論的觀點,教師與學生均是教學的主體,互動與交往昭示了現代數學教育的內涵,顯示出了高中數學教學不是單純的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之間的簡單累加,而是將教師與學生真正融為一體。

二、高中數學互動教學的策略分析

1.高中數學教學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策略。

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是整個互動教學的基礎與重點。一般情況下,高中數學教學師生之間情感互動的首要因素是教師,高中數學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體現出公平、平等、真摯等情感。隻有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進行情感互動,才能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情感的拉近對於提高高中數學教學質量具有重要作用。為更好地在課堂上體現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係;注重教學中情感的交流與體現等方法。情感是人類特有的意識,是連接高中數學教學的紐帶,是密切教師與學生之間關係的基礎。因此在現實的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高中數學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利用情感交流促進學生知識的增加及知識體係的建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