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改變語文學習
語文教學與研究
作者:蔡莉
摘 要: 網絡正在悄悄改變語文教學,網絡環境有利於激發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有利於體現語文教學的互動性。通過網絡豐富語文學習內容,構建語文學習新模式,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習慣。網絡進入課堂,給語文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語文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 網絡 語文學習 有效性
新課程理念強調全麵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這就要求語文教學不能局限於教材上幾篇陳舊文章的教學,而應是麵向時代的大語文概念的語文教學。當下,能夠滿足新的教學要求的,隻有網絡。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網絡應用的普及,網絡資源在教學中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網絡進入課堂是時代的要求,也是改變學生被動學習語文的途徑之一,語文老師可以針對學生喜歡網絡的特點,引導學生利用網絡這個平台,拓展學習語文的空間,豐富語文學習內容,選擇貼近學生生活的方式,改變學生學習語文的被動狀態,從而提高語文學習的有效性。
一、通過網絡豐富語文學習內容
網絡資源豐富多彩,教師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進行備課,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找語文學習的資料,完成語文學習任務。筆者在二十多年的教學生涯中,一直保持的課前十分鍾演講訓練,如今就可以借助網絡這個平台完成。比如讓學生列出本學期選文的作者,模仿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選出你心目中感動曆史十大人物,並為其中之一寫授獎詞。為了完成這個任務,學生必須閱讀大量人物的生平事跡甚至相關故事,同時通過網絡模仿感動中國十大人物授獎詞的寫法,比如有的學生為喜愛的詩人屈原寫道:靜靜汨羅,守護著這樣一個靈魂: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他用一身熱血,譜寫了一曲長久流傳的讚歌。一介書生的他,雖然沒有回天之力,但是他以精神感染了無數中國人。在世人眼中,屈原就是堅持真理、熱愛祖國的代名詞。這樣,既補充了教師授課時對作者背景介紹這一環節的內容,加深了學生對作者的全麵了解,又讓學生練習了授獎詞的寫法,訓練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
每日必做的作文素材積累,要求學生向全班同學推薦一句或一段有意義的話,或名言警句,或讓人感動引人深思的話,講清話語的含義、運用話題甚至相關故事等;或者,推薦一則故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內容,從中總結相應的啟示及寫作運用的話題,這些內容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搜集。這樣,把網絡上的語文資源充實到現行語文教材中,使其更加完善,更富時代性與實效性。這樣不僅豐富了語文學習的內容,而且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通過網絡構建語文學習新模式
正如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所說:對學生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網絡時代,教師要“與時俱進”,借助網絡,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學生主動學、樂於學。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一部分,網絡資源的開發和運用,為學生寫作提供了廣闊舞台。教師可以利用網絡為學生搭建寫作平台。比如開通班級QQ群、班級語文學習網站等,讓學生上傳自己的作文練筆,進行交流學習,教師可以對其中的作品及時評價,平等探究。有興趣的學生可以創建個人網頁和“博客”等,轉發自己和別人的優秀作品,體驗成功的愉悅。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生要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要“表達真情實感”。網絡時代給個人表達情思、展現個性提供了舞台。網絡環境下的交互式學習,讓學生之間加強群體內部信息交流、信息共享,達到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