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出這樣的定義,我們就明確否定了“有錢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輕鬆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等一些錯誤理解。幸福和成功的人生是你實現了你自己想要的目標的人生,過著自己內心想要過的那種生活或人生。這也就是社會心理學家常說的實現自我。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老革命人老紅軍覺得在延安那麼艱苦的時期,反而是他們人生覺得最幸福的根本原因。他們追求並且慢慢接近著自己的理想,他們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他們除了自己的奮鬥幾乎一無所有,但他們根本不需要別的,他們已經足夠。這樣的人生,何嚐不也是我們現在許多人想過的理想有人生?有意義,有價值,而不是飄浮、隨波逐流。
拿破侖是幸福的,嶽飛也是幸福的,做隱士不做皇帝的兩位商朝古人伯夷、叔齊是幸福的,文天祥是幸福的,毛澤東是幸福的……因而他們也是成功的,他們按照自己的人生規劃來完成屬於自己的成功。
偉大人物是這樣一個道理,凡人道理是一樣的。實現自己的人生規劃,過上自己真正想過的生活。這樣的人就能獲得一個成功的人生。從現在開始規劃自己的人生,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要,這樣我們才能夠按照自己的規劃前進,不斷取得進步,接近成功。重視效率,讓付出與回報成正比有的時候,我們常常會缺乏時間觀念,認為類似“時間就是金錢”“時間就是生命”之類的話語與我們的現實生活畢竟還是有一段距離。但如果把它們換成“效率就是成功”就和我們的生活緊密地結合起來。
我們每個人對效率是十分渴望的,因為我們每天總感到自己無所適從,雖然感到自己與成功隻有一步之遙,但又總是拿不好效率這把走向成功的鑰匙。有時我們折服於“成功等於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靈感”這個成功公式,每天付出了好多汗水,但並沒有理想的效率。有時我們是有好多想法,但我們對它還是沒有重視,總認為它們是未來的事情,與現在的我們沒有多大的關係。
在猶豫和徘徊中,我們顯得沒有什麼效率可言。猶豫和徘徊增加了我們作為分母的總時間,相應的減少我們成功的有效時間。其實,成功很簡單,那就是必須在工作中注重效率,因為相信付出和回報永遠成正比。那麼我們該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呢?
首先,充分利用公共時間。我們工作中的公共時間是很多的,比如開會和活動。大家一起參加的場合更容易讓我們疏忽,我們往往被大家的情緒所左右,在熱鬧的氣氛中我們失去了自己原來想注意聽講和完成任務的打算。
我們也容易被別人的其他事情所吸引,走神、溜號甚至脫離其中,使我們的工作變成了副業。我們也會縱容那些自己的這種行為,海闊天空地閑扯,把一個會議搞得比較寬鬆和輕鬆。我們更多的是在浪費了公共時間。這種行為不僅影響了我們的工作業績,同時也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習慣。
那些成功的人總會表現出對這些浪費因素的幹擾,他們為自己的工作製訂任務,甚至連開會問領導什麼問題都會事先有所準備。當會議上出現與他們自己要求不符合的事情時,他們一般不給予理會和聲援,而是自己埋頭記錄,回去後總結出自己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