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一句話:“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這句話大意是說: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於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國家;要治理好國家的人,要先整頓好自己的家;要整頓好家的人,要先進行自我修養;要進行自我修養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後自我修養完善;自我修養完善了,然後家庭整頓有序;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安定繁榮;國家安定繁榮了,然後天下平定。
這是儒家思想傳統中知識分子尊崇的信條。以自我完善為基礎,通過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幾千年來無數知識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實際上,成功的機會少,失望的時候多,於是又出現了“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與“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積極而達觀的態度相互結合補充,幾千年中影響始終不衰。所以,掌握時間的人,就掌握命運,天助自助者。就是告訴我們要成功,就要自我主動地規劃人生。
我們的人生的確也需要管理。但是,似乎對於規劃人生這個概念,中國人並不是特別的認同。國外講人生規劃,國外企業講職業生涯規劃,中國人聽到時覺得新奇,有那麼點新意,但聽過就忘了,體會不深。其實,人生規劃的意思並不複雜。隻要凡事都能自己思考,有自己的獨立見解了,閱曆廣闊一點了,成功失敗都經曆過一點了,人的思想開始成熟了,這個原來一直沒有關注的問題才一點點突現出其極其重要的現實價值。
成功人士之所以成功,多半是因為他們在有意識地管理他們的人生。當然,偶然因素即所謂的運氣,永遠是存在的,但運氣是可遇不可求的,不在我們一般管理科學的研究範圍。而且哪怕就是運氣,也可以運用概率論來進行模擬研究。顯然,一個從不買彩票的人是不可能中大獎的,當然,到底什麼樣的買彩票方法才能提高中獎機會,有人是在那裏研究,與做股票一樣,甚至形成了許多理論,也有不少人信奉,這也是事實。
但從大的概率來講,從事物發展變化的必然性來講,從人們自己可以掌握控製的成功因素來講,運氣隻是額外因素,不能夠對之孜孜以求,更不能以之為成功主要因素和以其為成功基礎(歹徒和冒險家除外,這些人正是以此為樂以此為生為死)。因此,顯然不能倚之為我們走向成功的可信因素。
可信的因素主要是那些實實在在地將我們導向成功目標的綜合性的現實努力。隻有這些努力是我們可以確切把握,並且在正常情況下,必然有助於我們一步步接近成功目標。而如果我們所有這些努力都是有意識在做出的,那麼,我們實際上就是在管理著我們的人生。
綜合許多偉大人物的經驗,我們可以發現管理好自己的人生不是一件容易或輕鬆的事。托爾斯泰說:“人生是一樁沉重的工作,我很早就有體會了。”當然,“革命人永遠年輕”,也是對的。人生也是一樁難得並且不可重複的樂事。正因為如此,人生的成功不能以苦樂來評價劃分。人生可以是苦的但卻是成功的,人生也可以是樂但卻是失敗的,相信我們身邊不缺乏這樣有趣的生動例子。
對於成功學所定義的成功概念,其實並不是完全符合的。人生的成功應該定義為人生的幸福。幸福更多的是一種主觀感受,雖然以客觀為基礎,但是對客觀的有效修正或提升。因此,成功的人生就是幸福的人生,也隻有幸福的人生才能真正稱得上是成功的人生。你表麵或在現實生活中再成功,但是你根本感覺不幸福,那麼,這就是失敗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