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們看到,在生活中,有很多人都不喜歡讚美別人。總認為別人有這樣的缺點和那樣的缺點。有的時候,非但不讚美,反而還給出惡意的批評。這其實是一種缺乏自信的表現。
隻有對自己缺乏自信出人,講不出讚美的話。他過度擔心對方會以為他的讚美裏有別的企圖,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他寧可保持緘默。生性自卑的人,更吝嗇於讚美別人。他誤以為誇讚別人的優點,會把自己比下去。
其實我們應該換個角度想想,讚美別人,就是肯定自己。由衷地表達對別人的欣賞,就是對自己有信心的表現。在別人的優點中,肯定了自己的眼光;在別人的特色中,肯定了自己的氣度;在別人的表現中,肯定了自己的觀察。
不要以為讚美別人是一種付出。從“生命能量”的觀點來說,這其實是一種能量的轉換,對別人讚美的時候,你已經獲得了更多的力量。你從嘴裏吐出字字讚美的話,如一粒粒珍珠,掛在胸前,它令你充滿喜悅的心,更加光華耀眼。用心靈去讚美別人,你會更加受到朋友的尊重和信賴。用豁達的肚量做成功的容器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蘊含哲理的故事:有兩個人拉了一車花盆,不經意間摔破了兩個。一個人惋惜地說:“大清早的真倒黴,摔破了兩個花盆。”另一個人則欣慰地說:“還好,隻破了兩個。”麵對同樣的現實,兩個人卻有著不同的心態。現實生活中,那些隻見樹木,不見森林,隻被眼前的挫折所壓倒的人就像故事中的前者,而那些不計較失去的,著眼於自己擁有的人就是故事中的後者。日常生活中的我們,往往像前者那樣,因暫時的失意而停止了前進的步伐。但通往成功的道路上,想要披荊斬棘,克服重重的困難與障礙,有一個樂觀豁達的心態是至關重要的。
古人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以寬宏大度的態度去對待別人,是一種美德、一種風度、一種仁愛無私的境界。
古代聖人,胸懷寬廣,他們為崇高的理想而付出,以天下為己任,“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視名利淡如水,把榮辱化煙雲,遇挫折不灰心,逢得意不輕浮,處逆境仍從容,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心境,有“山臨絕頂我為峰”的瀟灑,有“梅花傲雪姿更豔”的高潔。成就了他們流傳千古的佳作。
佛界有一幅名聯:“大度能容,容天下難容之事;開懷一笑,笑世間可笑之人。”古人還常說:“將軍額上能跑馬,宰相肚裏可撐船。”這些話無非是強調為人處世要豁達大度。
在《三國演義》中,孔明三氣周瑜。這段膾炙人口的故事是大家所熟知的。
一氣是赤壁之戰後,周瑜損兵馬、費錢糧打仗,卻叫孔明圖了個現成,得了南郡、襄陽、荊州三地。氣得周瑜“大叫一聲,金瘡迸裂”。二氣是周瑜使用美人計,騙劉備到東吳成親,諸葛亮將計就計,使劉備和孫夫人成親後雙雙回到荊州,並打敗了周瑜的追兵。孔明使軍士在岸上大叫:“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氣得周瑜又“大叫一聲,金瘡迸裂”。三氣是周瑜用“假途滅虢”之計,虛名替劉備攻打西川,實則謀取荊州,被孔明識破,四路兵馬圍攻周瑜,並寫了一封信規勸他,周瑜看信後,仰天長歎說:“既生瑜,何生亮!”連叫數聲而亡。
這個火燒赤壁,打敗曹操83萬人馬的吳國將領周瑜,就這樣活活被孔明氣死了。“既生瑜,何生亮!”短短的六個字裏,就說明了周瑜這個青年將領是怎樣的氣狹。而孔明在許多戰役中恰恰是利用了他的這個弱點。無怪東吳繼周瑜統兵的將領魯肅說:“公瑾(周瑜)量窄,自取死耳。”
唐代奸臣李林甫知道自己在朝廷中名聲不好,凡是大臣中能力比他強和受到唐玄宗重視的官員,“必欲百般去之”。他陰險狡詐,表麵上甜言蜜語相結交,背後卻陰謀暗害,時人稱他“口蜜腹劍”。同時為相的張九齡、裴耀卿、李適之等忠臣先後被他排擠罷相。為了專權固位,他竭力阻塞言路,誣陷好人,屢興大獄,排除異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