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自信並不等於自負。一個健全的靈魂,會向往自己能夠做到的事。心智發育未成熟的人,會不斷采取非常強烈的自我中心的態度。這種表現型,以自我中心的人一旦訂立目標,一定是立刻吸引眾人注意的那個目標,然後,因為執著於那個目標,而迷失了此時此地自己應該做的事到了最後就是獨來獨去,標新立異。年輕時候喜歡標新立異的人,老了以後往往抑鬱度日,就是這個緣故。有句俗話說:“雁子飛,烏龜也跺腳”,就是說“找不到自己自信的方向”的人,不就像這句話中的烏龜嗎?假設烏龜看到雁子飛過天空而自己也想飛,那不是很奇怪嗎?烏龜應該有烏龜能做而雁子不能做的事才對。烏龜也應該有自己自信的方向。
自信帶來成功。任何事情,關鍵是在於我們有沒有勇氣去麵對它,有沒有自信去克服它。隻要有了勇氣和自信,找準方向,相信你會比別人更強。
用心靈去溝通,獲得更加充裕的資源第五章用心靈去溝通,獲得更加充裕的資源溝通有很多種方式,比如表情、身體姿勢等等,但心靈的溝通才是我們用於溝通的最主要和最真誠的方式,也是我們獲得充裕資源的途徑。生活中有一種人往往能讓人在第一眼之後就特別想親近,好像天生就是討人喜歡的人,這就是親和力的表現。所謂“相由心生”,這個心不是指心髒,而是心質模式,心性。這也可以解釋為什麼有時候我們能通過一個人的表情而看到他的內心世界。“有深愛者,必有和氣,有和氣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不言而喻,我們總是願意和有“婉容”的人交流,因為他們用心靈在表達自己的觀點。心靈的溝通讓我們與人接觸更加真誠,讓我們更好的得到上司的賞識、同事的支持以及下屬的愛戴;心靈的溝通讓我們建立真摯的友誼和獲得美滿的愛情。用心靈去溝通,讓我們獲得更多人的信任,得到更充裕的資源,取得更大的成功。使用心靈溝通,贏得上司提拔大多數的人在與自己同等級、同層次的人溝通時,表現比較自信、正常,行為舉止都會比較自然、大方;但是,在與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交往時,就可能感到緊張,表現比較拘謹。比如,有的人在自己的上級麵前不敢“妄言”,也不多說話;可是在自己的下屬或所管小組麵前講話時,則落落大方,侃侃而談;有的則在一般人麵前總是擺出一副能者的架勢,可是一見到權威就顯得十分虔誠。
談到和上司的溝通,很多下屬流露出畏難情緒,不願甚至害怕和上司溝通。盡管上司對自己也算不錯,盡管彼此並無大的衝突,盡管心理上也明白溝通很重要,但是工作起來,會自覺不自覺地減少溝通的機會,或者減少溝通的內容。不論在國企、外企,不論是國內,還是國外,都普遍存在著這樣的問題。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對的,如果你不經常與你的上司保持溝通,他也許就不知道你具體做了哪些工作,也不知道該如何給你打分。
有一位陳經理,在一個企業做中層管理人員。工作的5年裏,他顯示出突出的才能,可是他發現,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得到充分的肯定和鼓勵,反而招來了上司不斷的質疑和不信任。於是他更加努力地工作,但是上司仍然沒有給予他加薪的肯定。他忍不住去找上司談話。這時上司表揚了他的工作業績,但提出了他存在的幾個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缺乏溝通,舉例之一是他很少主動進入上司的辦公室談工作進展。陳經理有些不解說:“既然讓我來做事,就交給我好了,為什麼還要不斷的溝通,有什麼必要?”可想,他的上司更加不願意與他交流了。
其實,陳經理的障礙來自於他對溝通不合理的觀念,而且他認為上下之間的溝通是一種形式,缺乏真誠。對於溝通,人們有很多習慣的認識和觀念,這些觀念有的來自成功經驗,有的來自失敗教訓,它曾經在某個階段深深地影響了一個人的生活。
很多人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不要和上司走得太近,別人會有看法。”這種觀念由來已久,小時候不願經常和老師接觸,怕同學認為自己“打小報告”、後來不願和領導溝通,怕被誤解為“拍馬屁”、和上司習慣性地不願意走得太近,擔心引起他人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