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你的自信去吸引成功(1 / 3)

在一個越來越強調人際交往和互動的現代社會裏,僅僅憑自己的本事去開辟一個新的生活空間,或者僅僅做好本職工作,就想脫穎而出獲得成功,似乎越來越不可能了。唯一的做法是,勇敢地說出和實施自己的想法和主張,維護自身的尊嚴和權利,然後盡一切可能去影響身邊的人,用自己的言語和行為打動他們,形成一種互動的集體的自信心。唯有自己昂首挺胸,在刀光劍影的職場裏保持堅強的自信心,才有機會出人頭地。

尼克是一家鐵路公司的調度人員,他工作認真,做事負責。不過他有一個缺點,就是他缺乏自信,對人生很悲觀,常以否定、懷疑的眼光去看世界。

有一天,公司的職員都趕著去給老板過生日,大家都提早急急忙忙地走了。不巧的是,尼克不小心被關在一個待修的冷藏車裏。恐懼之下,尼克在車廂裏拚命地敲打著、喊著,但全公司的人都走了,根本沒有人聽得到。尼克的手掌敲得紅腫,喉嚨叫得沙啞,也沒有人理睬,最後隻好頹然地坐地上喘息。他越想越害怕,心想:車廂裏的溫度隻有零度,如果再不出去的話,一定會被凍死。

第二天早上,公司的職員陸續來上班。他們打開車廂門,赫然發現尼克倒在地上。他們將尼克送去急救,但已經無法挽救他的生命了。但是大家都很驚訝,因為冷藏車裏的冷凍開關並沒有啟動,這巨大的車廂內也有足夠的氧氣,更令人納悶的是,裏麵的溫度是十幾度,但尼克竟然給“凍”死了!

尼克並非死於車廂內的“零度”,他是死於心中的冰點。他已給自己判了死刑,又怎麼能夠活得下去呢?

曾經有一位哲人說的好:“誰擁有自信誰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進年輕人充滿自信地努力實現自己的願望和理想的動力。

現代的社會,有相當一部分人缺乏自信,認為自己在某方麵甚至在很多方麵不如其他人,批評自己“很蠢、不能幹、很差”等等。這些人在集體場合不敢主動地要求參加活動,不敢主動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不敢在眾人麵前大膽表現自己。

在交往中,有些人總是跟在能力強的人後麵,聽從他人的安排,而不願當領導者。而麵對困難、挫折,一些人常害怕退縮,懼怕嚐試新事物,包括未玩過的遊戲活動、區域活動等等。這些都是完全不自信的表現,如果沒有自信,別人又怎麼會對你有信心呢?

一個紐約的商人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尺子推銷員,頓生一股憐憫之情。他把1美元丟進賣尺子人的盒子裏,準備走開,但他想了一下,又停下來,從盒子裏取了一把尺子,並對賣尺子的人說:“你跟我都是商人,隻不過經營的商品不同,你賣的是尺子。”幾個月後,在一個社交場合,一位穿著整齊的推銷員迎上這位紐約商人,並自我介紹:“你可能已經記不得我了,但我永遠忘不了你,是你重新給了我自尊和自信。我一直覺得自己和乞丐沒什麼兩樣,直到那天你買了我的尺子,並告訴我我是一個商人為止。”推銷員一直把自己當作乞丐,不就是因為缺乏自信嗎?就是從紐約商人的一句話中,推銷員找到了自信,並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麥修?阿諾德曾經說過:“一個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則不能帶給別人信心;已經信服的人,方能使人信服。”就像上文的推銷員,如果他都沒有自信把自己當成是推銷尺子的推銷員的話,那麼別人就隻能把他當成可憐的乞丐。

現代人經常趕風潮做一些事情。比如參加高考,有不少的考生是平時學習一般,或者中上等的學生。考試出來報誌願的時候,這些學生都認為自己考的一般,按照自己平時的成績報了誌願。其實,也許他們超長發揮,考得很好,隻是對自己缺乏自信,覺得自己的水平就是那樣。最後出來的成績卻很高,結果誌願沒報好,使自己後悔終生。

成就事業就要有自信。就像跑馬拉鬆,因為身體會疲倦,所以我們不可能每超越一根電線杆就更有動力。但是,隻要不完全是肉體上的操勞,一次一次的達到目標會帶給人更多的動力。所以,應該把大目標分成幾個小階段來達成。每達成一個階段,都會產生新的動力。然後就會激發達成終極目標所需要的動力。如果我們最開始心裏就想:“大概很難吧!”然後陷入憂鬱的,一開始就被目標屈服了。那麼,我們必定會立一個自己做不到的目標,這樣我們根本無法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