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並非總是對的(2 / 3)

一個人重複他人其實是生命的迷失,重複自己就是生命的僵化。生活和工作隻有相同的理念,沒有相同的模式,沒有什麼靈丹妙藥讓我們一勞永逸。一個人綜合素質高,是需要他用心去工作和生活,這樣他就能夠很快地積累經驗,並對經驗不斷加以改造和創新,恰如其分運用好經驗,進而實現自己的目標。

想要讓自己的經驗成為“瑰寶”,充分地發揮作用。這就需要我們用心靈去感受:到底哪些經驗適合,哪些經驗需要改變,有時你還要抱著試試看的態度去做,這樣你才能有所獲,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讓質疑權威成為習慣我們都知道:在零下幾十度的環境中,一杯冷水要比一杯熱水先結冰。然而,一名來自美國的小男孩卻不認為這樣。他想:“熱水降溫一定比冷水快,因而熱水會先於冷水結冰。”

這一次向權威的挑戰由此而開始。為解決這個問題,幾名專家被派往當地的科學家實驗室,並且要讓男孩見證冷水先結冰。結果可想而知,男孩心服口服地改變了想法。

男孩的想法固然不對,但他為了追求真理敢於用心靈向權威挑戰的精神和勇氣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隻有不斷地用心靈的智慧去挑戰權威,才能取得最後的成功。

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天,一位小學教師莫名其妙地大發雷霆,下令讓學生計算1到100相加的和。出乎教師的意料,有一名學生幾分鍾就做完了——他就是小高斯。

老師認為剛學會加法的小學生不會如此快地算術,連答案都沒看,便直接予以否定。小高斯並沒有氣餒。他又重新算了幾次,老師一看到結果便驚歎起來。小高斯直接發現了等差數列。

我們再回顧一下科學史,會發現從最初的開普勒,到後來的布魯諾和伽利略,許多崇尚科學的科學家取得成功的基礎都是發起對權威的挑戰。這主要是由追求真理的精神帶來的。如果當初小高斯接受了老師的否定而放棄了自己的想法,不了了之的話,那麼今天就不會出現等差數列。

歐洲舉辦的指揮家大賽上,要求每一個指揮家都指揮同一支曲子。輪到了日本青年指揮家小澤征爾。在他指揮到一半的時候,忽然感覺到樂譜中出了錯,覺得曲子聽上去不和諧。於是,他停了下來,指出了這個錯誤。可是每個評委都肯定地堅持說樂譜沒有問題。

小澤征爾重新指揮。又到了那個不和諧的地方,他又停了下來。這一次他肯定地說:“不,一定是樂譜錯了!”話音剛落,評委們全站起來,鼓掌向他祝賀大賽奪魁。原來,這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其實,當時並不是隻小澤征爾一個人發現了樂譜上的錯誤,可是他們都順滑而過、不了了之。隻有小澤征爾一個人以充分的自信、嚴謹的藝術態度,勇敢地指出了錯誤,所以也隻有他一個人獲得了金獎。

如果認為是對的,就要不斷地堅持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取得成功。諾貝爾獎獲得者格羅斯,在領取諾貝爾獎的時候對年輕人深情寄語:“年輕人應該敢於把目標定得高遠,敢於挑戰權威,敢於雄心勃勃!”

格羅斯告訴其他人,如果沒有30多年前的大膽設問和勇於挑戰,30年後他和他的學生維爾切克也不會站在諾貝爾獎的領獎台上。

敢於挑戰權威,不僅體現在學術上,生活中我們也要有挑戰權威的精神。小馬常聽別人提起小王的棋藝精湛,玩五子棋能戰勝電腦。就一直想和小王下一場。有一天小馬的棋友有事不能到,於是小王就主動要和小馬下。小馬本想退縮,但轉念一想,挑戰一下高手未嚐不可,即使輸了也不丟臉,他下得那麼好,贏自己是理所當然。帶著這種做了最壞打算的準備,小馬放鬆心情,從容應戰。出乎意料,竟然贏了。

不要覺得權威是高不可攀的,自己永遠也達不到那個程度。其實,隻要自己放鬆心態,完全可以取得勝利。即使發現自己錯了,或是輸了,這也無關緊要。畢竟自己是挑戰者,增長經驗就可以了。沒有這種超越的精神,永遠做不成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