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山河崩裂(7)(3 / 3)

12月10日下午2時,一代梟雄蔣介石帶著兒子蔣經國,在瑟瑟寒風中,從成都鳳凰山機場起飛逃往台灣。此時解放軍攻城的炮聲正緊,為了逃命,蔣氏父子都來不及細細看一眼大陸河山。此時的蔣介石沒有想到,此一去,再也不能回到故國家園了。正是,人生長恨水長東。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注釋:

[1]《陳布雷先生文集》,台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1984年出版。陳布雷服安眠藥自殺後,第二天,即11月14日,國民黨機關報《中央日報》做了如下報道:《陳布雷昨日心髒病逝世總統夫婦親往吊唁明大殮》。

【中央社訊】陳布雷氏於昨(十三)日上午8時,以心髒病突發逝世。陳氏前晚與友人談話後,仍處理文稿,一切如恒,就寢為時甚晚。昨晨,隨從因陳氏起床較晚,入室省視,見麵色有異,急延醫診治,發現其脈搏已停,施以強心針無效。陳氏現年59歲,體力素弱,心髒病及失眠症由來已久,非服藥不能安睡。最近數日略感疲勞,仍照常辦公,不以為意。不料竟因心髒衰弱,突告不起。噩耗傳來,各方人士對陳氏學問事業之成就,公忠體國之精神,無不同深景仰。當茲國步艱難之時,失此碩彥,尤為可惜。陳氏遺體於昨日下午5時移入中國殯儀館。蔣總統夫婦親往吊唁。陳夫人已自滬趕返。中央黨部已成立治喪委員會,籌備喪事,定明日大殮。

四天之後,即18日,經國民黨高層授意,陳布雷之死以“以死報國”的標題羞羞答答地報道出來,眾人皆知陳氏乃自殺身亡。

關於陳布雷何以自殺,眾說紛紜,或許從陳布雷的部下唐縱日記中能尋出點滴線索。1945年7月24日,唐氏日記載:“上午往見陳主任,彼滿麵愁容,為國憂惶!為政府威望日落而懼,為參政會糾劾孔祥熙、盛世才案處理困難所苦!”7月26日又載:“昨日在黃山與陳主任相談甚久。餘謂抗戰八年,發生許多嚴重問題,這些嚴重問題的來源,一則由於曆史的積病,一則由於人為不貳。……這些問題,如果沒有革命精神,是不會有決心的,無論製度、人事、理論莫不如此。布雷先生有感,喟然曰:‘我對不起領袖,這些事領袖多交給我做,可是我都打消了!我也知道這是一個錯誤,想改,可是改不過來,也許是身體的關係,也許是性格的關係!’”(《在蔣介石身邊八年》,唐縱著,群眾出版社1991年出版)

[2][64][75][《蔣介石年譜》,李勇、張仲田編,中共黨史出版社1995年出版。

[3]洪卜仁《黃金怎樣從廈門密運台灣》,載《廈門商報·台商周刊》,2007年6月。

[4]《我的父親》,蔣經國著,台北:燕京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6年出版。

[5][8][9][10][《典守故宮國寶七十年》,那誌良著,紫禁城出版社2004年出版。

[6][7][2005年12月4日,作者采訪李濟之子、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李光謨記錄。據說,當年那位勸李濟的學生後來曾對人說:“沒想到,陰差陽錯,這個事李老師做對了”雲雲。對於此言,要探討的地方恐怕很多,假如有先見之明,學者們知道南京解放後仍安然無恙,站在國家民族立場上論,這批文物則無須轉移。如果不能預測南京城陷之後的狀況,事情就變得複雜起來,論述的角度就有多種,其間的是是非非就不是那麼容易說清楚並為世人所廣泛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