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血染紅土地(6)(2 / 3)

“他們要把遊行安排在黑夜以便使用槍支和手榴彈”。(三)學生們不僅僅反內戰,他們的目的是反政府,因為“他們在號召工廠罷工,號召農民不要交稅和不為政府服役”,意圖破壞法紀和秩序等。

關麟征的這些說法,在熟悉聯大學生狀況和這次學潮經過的這兩位外籍教授看來,無疑帶有某種妄想的性質。但經過長達4小時的談話,兩位教授深信關是那種“講話太多也太坦率但基本上誠實的人”。(昆明《中央日報》1945年12月5日;《李宗黃對昆明學潮之聲明》,1946年5月3日)

[34]《教育部部長朱家驊為蔣主席麵諭事致各教廳廳長、各大學校長、各專科學校校長、各學院院長、各中等學校長電》(1945年5月4日),台北“國史館”藏蔣中正檔案。

[35]張學良《我們要立於抗日的第一線》,轉引自《著名軍事家演講鑒賞》,尹洪濱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出版。

[36][39][40]《一二·一運動》,中共黨史資料出版社1988年出版。

[37]《關麟征致重慶蔣委員長電》(1945年11月27日),台北“國史館”藏蔣中正檔案,特交文電34030858號。

[41]關於南菁中學教員於再之死因,當時現場目擊者、於的同事提供了一份證明,該證明如是說:

十二月一日上午十一時二十分左右,本人與南菁中學同事於再君,走到聯大新舍大門口時,適遇著灰色棉軍服軍人約二百名沿公路自東邊來,俄爾,打聲大作,即見一軍人用板凳擊打於再君,本人即上前勸解。不料又有一軍人用板凳向本人頭部打來,幸本人用手擋住,結果僅手部受傷,並見十數軍人持木棒、瓷碗、石塊、板凳向本人打來,並有一部分軍人包圍,後本人終能跑脫。脫圍後,即繞道新舍後門入聯大,當見軍人極力企圖衝入大門,並有同學多人受傷。十二時許,軍人已退,本人到雲大醫院見於再君頭部受傷、流血不止,當時於再穿灰色西服(美軍軍毯改造),打紅色領帶,穿紅線條西裝褲(重慶呢),美軍皮鞋。經南菁中學兩學生之助,本人當將於君抬到22號病室。後忽有一護士來雲‘軍隊將衝進醫院來’,並促餘等速走,本人當自雲大醫院後門逃往雲大。

下午二時左右再折回醫院時,於再君已昏迷不能言,後經醫生輸注血清250CC,鹽水500CC,及注射強心劑,到下午十時二十分於君卒以流血過多身故。以上所述均係本人眼睹事實。

南菁中學教員 張人鶴 十二月七日

(《南菁中學教員張人鶴談於再遇難經過》,載《一二·一運動》)

另,據《國立西南聯大教授會呈重慶實驗地方法院告訴狀》稱:軍官隊學員於12月1日進攻本校新校舍北區之際,有一隊員取出手榴彈一枚,扯動火線,準備投入北區大門內,被本校教授高崇熙所見,立勸該軍官總隊長戚某加以阻止。

該隊長奪得手榴彈後,倉皇擲向南區校舍外,時南菁中學教員於再適在門外,先已被暴徒毆傷,複被彈片炸傷頭部,耳內出血,遂臥倒北區牆外。旋經抬入雲南大學附屬醫院就醫,於當晚十時不治身亡。(《一二·一運動》,以下引文同)

關於“一二·一”運動的經過與評價,台灣方麵當然是見解不同者甚多,即是新中國成立後控製下的大陸知識界,也有不同的聲音傳出,如雲南大學藝術學院院長李森教授在《傅斯年與一二·一》一文中,說:“與激進主義者或暴力革命者不同的是,傅斯年等人想通過合法的社會改良來實現社會的進步。”傅斯年“與聞一多、吳晗等教授發生了分歧,他在西南聯大的教授會上與聞一多的爭論,反映了當時兩種主要不同觀點之爭”。“傅斯年認為,學生的行動並非表麵上的標語口號那麼簡單,學校不應該參加政治紛爭。”最後,李森感慨性地評論道:“我們今天來看,傅斯年的話也是陳述了客觀事實的。無數曆史資料證明,當時昆明大中學校的學生運動,都是在中共地下黨的領導下進行的。……死難四人之中,於再(南菁中學教師,24歲)和潘琰(聯大學生,31歲)都是地下黨員。而另外兩個看熱鬧送了命的人,李魯連是聯大學生,隻有18歲;張華昌這個昆華工校的學生更小,隻有16歲。……”(《雲南政協報》2004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