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聞道在蜀郡(6)(3 / 3)

對於這一畸形格局的演變,除了孔、陳為一己私利而仇恨外,也引起了社會有識之士的警覺和不滿。傅斯年在1947年3月1日《觀察》第2卷第1期刊發的《論豪門資本之必須鏟除》中,就曾公開提及“國家資本”這一被歪曲的社會痼疾,除了鐵路、航業、銀行業等豪門資本外,傅還特地指出:“又有資源委員會號稱辦理一切重工業,這樣發達的國家資本,我們應該幾乎要成社會主義國家了,然而內容大大不然。糟的很多,效能二字談不到的更多。譬如兩路局、資源委員會等,你不能說他貪汙。但無能和不合理的現象更普遍。推其原因,各種惡勢力支配著(自然不以孔宋為限),豪門把持著,於是乎大體上在紊亂著,荒唐著,僵凍著,腐敗著。惡勢力支配,便更滋養惡勢力,豪門把持,便是發展豪門。循環不已,照道理說,國家必糟。”

曾做過資源委員會委員的胡適,在1954年曾借用朋友的話對此做過評論:“中國士大夫階級中,很有人認為社會主義是今日世界大勢所趨;其中許多人受了費邊社會主義的影響,還有一部分人是拉斯基的學生。但是最重要的還是在政府任職的許多官吏,他們認為中國經濟的發展隻有依賴政府,靠政府直接經營的工業礦業以及其它的企業。從前持這種主張最力的,莫過於翁文灝和錢昌照,他們所辦的資源委員會,在過去二十年之中,把持了中國的工業礦業,對於私有企業(大都是民國初年所創辦的私有企業)蠶食鯨吞,或則被其窒息而死。他們兩位(翁文灝、錢昌照)終於靠攏,反美而羨慕蘇俄,也許與他們的思想是有關係的。”

(《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第7冊,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年出版)

沈怡晚年在《自述》中,對錢這一時期的工作也多有批評,認為“資委會的主要負責人經常吃吃喝喝,工作效率不高”雲雲。錢為此很不高興。

就錢昌照政治命運而言,盡管與翁同在資源委員會任主要職務,但兩人的關係並不融洽,後來逐漸惡化到不能共事的程度。抗戰勝利後,錢受到翁文灝、孔祥熙及CC係的排擠和打擊,在胡適等自由知識分子的搖旗呐喊下,為平息眾怒,蔣介石痛下決心撤銷了錢的資源委會副主任職務。1949年八九月間,錢懷著對蔣介石、翁文灝、CC係等各派係的強烈不滿,準備赴英國講學。在逗留香港期間,剛好遇上舊友、中共地下黨員、著名電影導演張駿祥。錢向張述說了自己的境遇和對局勢的悲觀態度。張立即將這一情況告知夏衍,夏再向潘漢年做了彙報。潘以特有的政治敏感,當即指示夏衍:這是一件大事,趕快通過張駿祥約錢昌照談談,盡可能勸他留下來,不要去英國,更不要去台灣,將來可以為新中國建設服務雲雲。與此同時,潘漢年又將此事向中共中央做了彙報,請示對錢的工作方針。

很快,潘收到周恩來回電,指示他一定要設法勸錢留在香港,並明確指出,為了新中國的建設,我們希望資源委員會的工程技術人員都留在大陸,為祖國服務。

經過中共組織的一連串工作,錢回返大陸。

[45]劇本分別發表於《新青年》,第5卷第6期,1918年12月;第6卷第1、3期,1919年1、3月。

[46]《我與我的世界》,曹聚仁著,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年出版。

[47]金嶽霖《悼沈性仁》,載《金嶽霖的回憶與回憶金嶽霖》,劉培育主編,四川教育出版社1995年出版。

[48]《胡適日記》(內部發行),中華書局1985年出版。

[49]《朱自清全集·日記編》,第九卷,朱喬森編,江蘇教育出版社1998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