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聞道在蜀郡(6)(2 / 3)

蔣介石聽罷深以為然,對錢氏其人高瞻遠矚的新思維很是欣賞,於是順水推舟地做個人情,決定由錢出麵擔當這一重任。此時的錢昌照屬於典型的歐美少壯派官僚,盡管精明強幹,銳氣逼人,但他沒敢忽視翁文灝的存在。有翁氏這一天下知名的英才存在,錢昌照自知一時無法與之匹敵,隻好甘居其後,乃按武林推薦盟主的規矩,向蔣介石真誠地薦舉了翁。蔣原對翁就深有好感,而翁本人又奉行潔身自好,素來與政治無緣,正合蔣的心意。當時國民黨政權根基在南方(後來也基本如此),而且政府的各類官僚也多出自國民黨內部,而翁是北方知識分子,根基也在北方學術界。蔣正好通過翁來拉攏北方一批學術文化界人士,特別像胡適一派的自由知識分子,讓他們靠近南京政府,為黨國效力。

主意打定後,蔣親自請翁文灝和與翁友善的張季鸞等人到廬山來講課。翁文灝到廬山見到蔣介石,提出在戰前經濟困難時期,特別要重視調查中國的資源,通過對資源的開發提升中國的經濟地位。蔣一聽正合心意,相談甚歡,遂引翁為知己。後來蔣說要成立一個國防設計委員會,由翁出麵組織。翁推托再三,蔣介石幹脆說:“這個主任我來做,你來做秘書長,由錢昌照做你的助手。”最後的結果是,蔣自己兼任了名義上的國防設計委員會委員長,翁文灝接受了秘書長一職,但人仍在北京,錢昌照出任副秘書長,在南京主持委員會的實際工作。錢在回憶錄中說,國防設計委員會成立於1932年11月1日,隸屬於國民政府的參謀本部,是個秘密機構。“這個委員會的委員都是有軍銜的,翁文灝是中將。”委員會成立後,前期主要工作是進行中國的資源調查。翁文灝還聘請了一大批中國一流的知識分子和社會各方麵的賢達之士,如胡適、丁文江、傅斯年、蔣廷黻、何廉、陶孟和、王世傑、周鯁生、錢端升、吳鼎昌等,外加一些金融實業人士以及少部分國民黨黨務人員,一時為國人所重。到了1935年4月,戰爭形勢更加趨緊,國民黨對軍事機構進行大的改組。國防設計委員會轉為資源委員會,工作的內容也從原來的參謀性質轉變為一個龐大的工業建設機構。

1937年戰爭全麵爆發。資源委員會麵臨的首要工作是組織沿海工礦企業內遷。

1938年1月,資源委員會接管軍事委員會下屬的第三部(主管國防工業)、第四部(主管國防經濟),以及建設委員會改隸新近成立的經濟部。翁文灝出任經濟部部長兼資源委員會主委,錢昌照任副主委。自此,資源委員會便與經濟部捆綁在一起。

1936年,資源委員會所屬的工礦企業僅有21個單位,到了1939年,有67個單位,3年後膨脹至96個。至抗戰勝利前夕,達到了121個。1945年更增為130個。短短9年就擴展了六七倍,其故安在?

首先,國家的融資大量撥給資源委員會。該會資金來源主要依賴政府預算與中國、交通兩銀行的融資。錢昌照與宋子文關係頗為密切,宋在這段期間內擔任中國銀行董事長,而交通銀行董事長胡筠與宋子文關係又非同一般,宋子文之弟宋子良又為交通銀行董事之一,以銀行的力量來支持資源委員會,是相當容易的。

更何況宋自1940年6月起,被委為蔣介石的私人代表,專司爭取美援,影響力提高。資源委員會與之結合,得以迅速發展是可想而知的。當時孔、陳兩家都瞅準了資源委員會這塊肥肉,想從中分一杯羹。孔祥熙一直想抓住鎢、銻兩大礦產資源,卻沒有達到目的,遂對錢氏懷恨在心;CC係的陳果夫、陳立夫想在資源委員會的各項事業內設立國民黨黨部,均遭拒絕。據錢昌照在回憶錄中說,“資源委員會之所以能和孔、陳對抗,一則由於蔣介石在經濟方麵往往利用資源委員會牽製孔、陳,二則由於宋子文和孔、陳一向不和,鉤心鬥角,每當資源委員會和孔、陳發生爭執的時候,他總是支持資源委員會的。”因而錢氏與孔、陳的對抗總是占盡上風。翁文灝等資源委員會人員擔任經濟部高官,主管工商事業,於分配上占盡便宜,使資源委員會在與私營企業競爭時占絕對優勢。據統計,資源委員會和其他的公營事業的資本額在1944年達到戰前的50倍,在全國總資額中所占的比率,從戰前的12%增加到1942年的70%。資金既控製在公營事業手裏,政府又實施統製與獨占貿易、增稅、收藏金銀外幣等政策,私營企業必然要凋零破敗。當各私營企業紛紛破產之際,資源委員會以國防建設的名義加以並吞,得以極速擴張,成為不可一世的資本大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