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黃萬裏在校內報紙《新清華》上,以小說的形式發表了《花叢小語》。
文章批評北京新修的道路反漿,公共汽車停駛,要是在美國,市長早幹不成了,等等。又從“文人多無骨”延伸到當年黃河三門峽工程的論證。其中一段說,“你看章×原來有他自己一套治理黃河的意見,等到三門峽計劃一出來,他立刻敏捷地放棄己見,大大歌頌一番。並且附和著說‘聖人出而黃河清’從此下流河治”雲雲。
很快,清華校方把黃氏“大作”《小語》上報毛澤東,毛看後隨即加上“什麼話”按語在6月19日的《人民日報》上刊出。同時,毛澤東還針對黃的文章說:“有這麼一些中國人,說美國一切都好,月亮也比中國的圓。”(曾昭奮《江河萬裏》,載《清華園隨筆》,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出版。以下引文同)黃的文章立即成了反黨、反蘇、反社會主義的“鐵證”,黃萬裏被打成“右派”,下放農場接受勞動改造。後來黃萬裏曾對人說:“我的右派帽子是毛主席‘欽定’的,逃也逃不了。”
當1937年黃萬裏從美國學成歸來時,途經橫濱暫泊,偶遇在日本學醫的丁玉雋小姐,二人一見鍾情,同船歸國後即在廬山舉行了婚禮。丁玉雋的父親乃國民黨元老丁惟汾,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丁任工人部長、秘書外常委、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委、青年部長等職,毛澤東任宣傳部代理部長,二人同為黨國大員,且頗為友善。而黃炎培則是教育界名宿,國共合作時期亦擔任政府要職,因而黃、丁二位名門子女的廬山之戀,曾轟動一時,給世人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
事隔22年之後的1959年,毛澤東在廬山與彭德懷展開政治決戰,他在批彭時有“你彭德懷和黃萬裏一樣腦後長著一塊反骨”等語。
由於毛主席的這一“反骨”結論,黃萬裏在“右派”前又加了一個“大”字,成了罪大惡極的“大右派”,帽子一戴就是22年半,直到1980年2月26日,才獲得了“右派改正的決定”,成為清華大學最後一個摘帽的右派分子。
1957年4月13日,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張光鬥因為讚成修壩成了三門峽工程的中方技術負責人。一時間,河南與陝西兩省熱鬧起來。同月,西安農業展覽館緊跟形勢,舉辦了“三門峽工程圖片資料展”。在門口最顯赫位置的一塊展板上,書有“聖人出,黃河清”六個金光閃閃的大字。其時簡化字剛推行不久,許多人不認識被簡化了的“聖”字(正體為“聖”),圍觀者交頭接耳小聲議論,忽見當地人送外號“二杆子”的中年漢子高聲朗讀曰:“怪人出,黃河清。”
話音剛落,“二杆子”就被現場的保衛人員三拳兩腳掀翻在地,五花大綁押入公安機關,而後以現行反革命分子罪名打入深牢關了起來。鑒於這一“怪人出”的政治事件,展覽館的領導者怕惹火燒身,很快就取掉了上寫六個大字的展板。
展板是取掉了,但那位不知名的“二杆子”高聲呼喊的話,像是一句讖語,昭示著未來的不祥。不但黃河沒有變清,反倒是滾滾泥沙淤塞了三門峽大壩,回水倒灌涇渭河,淹了富庶的八百裏秦川。千古民族宿願,又一次在混濁的黃水裏化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