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孫達:電影夢是橡皮筋(2 / 2)

影視圈:說說你拍攝中有哪些艱辛?

孫:最初高老師幫我找了一個女製片人,她一來不僅不能排解我的工作壓力,反而給我布置了很多工作,於是中止了跟她的合作。而當時又沒有合適的人選,我想讓項目更快推進,擔心因一些事情黃掉,幹脆就自己做起製片人,等於擔負了拍攝過程中最重要的兩項工作。

我記得很清楚自己在網上下載報批表格,租機器,找洗印廠,轉帶子,自己拎著兩個袋子去廣電總局送烤貝,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在做。一開始特別迷茫,迷茫到不知該先做哪一項。比較安慰的是,當時廣電總局的人看完後說這部片子非常勵誌,要做為國家重點劇目推薦,為此還給高老師打了電話。

責任和真誠是合作基礎

影視圈:你對自己的第一部作品滿意嗎?

孫:我自己初剪後並沒有太大的驚喜,我一直對攝影不太滿意,但當時要換人也來不及,而且圈內有名的攝影師也請不起。可能跟性格有關,我對自己要求很苛刻,拍攝的時候的確因製片人的工作分散了很多精力,做為導演來說是有很大的遺憾。但我記得看樣片時,大家都來到我家,總共十六個人在我家的小客廳用47寸電視看的,在觀看過程中,特別出乎意料的是大家笑聲不斷。高老師其實當時的壓力也很大的,之前他投拍的幾部電影票房都不算理想,比如全部用膠片拍攝的《感情生活》,還有一部《牛膽神偷》至今未上映,他的資金壓力很大,因此給我的壓力也是無形的。高老師看完後對我說,孫達拍得比說得好。他這句話給了我很大一個信心。

影視圈:上映後效果如何?

孫:影片是在2011年3月上映的,離拍攝完成已經有一年的時間。我一直聽從高老師的建議,在選擇適合的檔期。因為房子這個題材比較敏感,那時候《蝸居》又剛好被禁,我們的女一號正好是李念,所以就先放了一年。最後票房完成四百多萬,而且電影的口碑特別好,現在雖然已在各大視頻網站上映了半年多,還在首頁推薦上,我們沒有做過任何公關。

我總結過一部電影票房要成功有六個字:質量、贏銷、檔期。我認為這部電影我做得還不夠,首先它的體量不夠,兩百六十萬的投資,光是數轉膠就用掉三十八萬,實際的拍攝經費也就一百多萬。尤其喜劇愛情這一類型,它是全球電影市場的主流,觀眾多,創作者也多,想在這條路上出來隻能另辟蹊徑。

影視圈:這部電影給你帶來了什麼?

孫:帶來了機會。目前中國電影已經快速步入成熟化,會有很多人更加注重電影的贏銷。在沒拍《房不剩防》時我都在找投資,但它出來之後,雖然票房隻有四百多萬,但有很多投資人來找我,光是今年就有五六個投資人拿錢過來。我現在在籌備的影片是《金牌主持人》,喜劇愛情勵誌類型,投資一千五百萬。

影視圈:怎樣與投資商的合作?

孫:明確責任,心懷真誠。《金牌主持人》目前有兩家公司在投,還有一家公司想夾棒,算是中成本投入,這個投資額度是根據預測票房倒推出來的,我的票房期待值在三幹到五千萬之間。這個類型的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要想出位隻能在故事上出新。我是一個注重故事的導演,其次才是表現形式,故事要講好講紮實,之後才能用更好的視覺語言來強化,不能本末倒置。

影視圈:國家的青年導演扶持計劃。你有沒有爭取過?

孫:國家的扶持基金從七、八年前就開始提倡,但應該會落在徐靜蕾、張一白這類導演的身上,我們都輪不上,比我更年輕的導演更輪不上。所以,導演這條路走起來是很艱辛的。《房不剩防》我做了三年時間,隻有三萬元的創作費,還搭進去自己的很多錢,可以說連簡單生活都成問題。而當時拍一條廣告用二十天,有兩三萬的收入。我覺得,電影夢就是橡皮筋,可以拉升很長,也可以一下子縮短,堅持下來很難。

我的理想是能拍自己想拍的電影,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