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死馬當作活馬醫——劉備遺囑(2)(2 / 3)

可李嚴並非是逆來順受之輩,如果說,他不明白這是劉備奸詐的話,那麼,在劉備死後,諸葛亮獨攬朝中大權就讓他極為不舒服了。

事情該從他駐守永安時說起,在這期間,發生了幾件很不尋常的事。第一件事是,益州從事常房去南中巡視,但他在巡視途中卻不宣傳作為他上司諸葛亮的教令,卻以都護李嚴的書信去曉諭益州郡各大姓家族。第二件事是,李嚴的好朋友孟達投降魏國以後,很為魏文帝曹丕所倚重,兩人互有書信往來。李嚴這個人在三國時的名聲並不好,他曆事三劉(劉表、劉璋、劉備),朝秦暮楚,當時,他率軍鎮守蜀國的東大門,如果他像當初投降劉備一樣投降曹唯,蜀國的前途不堪設想。這些征兆首先就引起了諸葛亮的重視。

第一件事,可看作是李嚴在與諸葛亮爭奪權力;而第二件事則完全可以看作是李嚴又犯起了三心二意的毛病。

但是,諸葛亮畢竟顧及李嚴。首先,李嚴並非好惹之輩,其次,諸葛亮自己正在為蜀漢王朝開疆拓土,無暇顧及。公元226年,李嚴被調往江州,到了這個戰略要地後,他多年來對中央政權和諸葛亮的不滿開始發泄出來。

首先,他在江州修築大城,周圍十六裏,修建蒼龍門和白虎門,還計劃在城西十裏處鑿通後山,彙通兩江,建設一個新城市,作為他的勢力控製的據點。同時,他要求諸葛亮把五郡劃給他建立巴州,由他擔任巴州刺史。緊接著,他又希望中央政府允許他開府治事。要知道,當時在蜀國,隻有丞相諸葛亮一人才有這個資格開府治事。

無數事情都讓諸葛亮感覺到,如果不把李嚴除掉,遲早有一天,他會飛走,並且掉過頭來咬蜀漢政權一口。諸葛亮猜的沒有錯,當李嚴手握蜀國四分之一的重兵後,他就開始違抗中央的命令,並且對諸葛亮派來的人故意冷落,進行排斥。

這個時候的江州儼然已成了一個獨立的政治軍事中心,要同蜀國的中心成都分庭抗禮,平分秋色。李嚴能發展得這麼快,完全是靠著劉璋舊部的身份。諸葛亮與李嚴的關係也成了當初西周周公主陝東、召公主陝西,二公分陝而治的勢態。

諸葛亮當然不同意,他做了周密部署,開始向李嚴進攻。首先,在公元230年,他上表晉升江州都督李嚴為驃騎將軍,並命令他帶領軍隊二萬人前往漢中。同時,又任命李嚴的兒子李豐繼任江州都督,辦理善後事宜。李嚴找不到任何借口推辭,並且也沒有必要推辭,在他看來,江州還在他姓李的手裏。他隻好按照皇帝的命令到達漢中,諸葛亮就命令他留駐漢中,署漢中留府事。

第二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讓李嚴負責供應軍需物資。但事情就出來了,有人告他施展欺上瞞下,弄虛作假的手段,企圖誣陷諸葛亮。他的“罪行”被揭露後,諸葛亮“當機立斷”,聯合高級官員二十二人上表給劉禪,將李嚴削職為民,流放外地。“老於世故、才能出眾”的李嚴能犯這樣愚蠢的錯誤,簡直是扯淡。

同時,諸葛亮夏糧奪去江州都督李豐的兵權,重新任命了江州最高指揮官,從此後,江州這個戰略要地才真正回到了蜀國政府的掌握之中。

而隨著江州的歸來,劉備的政治遺囑也宣告了破產。一個中國曆史上表麵看上去最溫和實質卻最狡詐的皇帝的政治遺囑從開始就注定要破產,他讓李嚴作為輔臣之一,不過是想讓安撫劉璋的舊部,但諸葛亮徹底打破了這種安排。後來,蜀漢政權的滅亡仍舊是新人(劉備這一麵的人)和舊人(劉璋那一麵的人)的矛盾激發所導致的。

而諸葛亮最終也沒能完成劉備的政治遺囑,他最終失敗了,失敗的原因非常簡單。

6、所托非人?

劉備的遺囑第一句話就是:君十倍於曹丕。

為什麼不說,十倍於某某呢?一個猜測是:劉備想要諸葛亮北上攻擊曹魏,諸葛亮也這樣做了,但是,他卻失敗了。

諸葛亮的失敗是必然的,《三國誌》的作者陳壽就說過諸葛亮不過和管仲、蕭何一樣,隻能理政,不善用兵,卻不能象二人那樣有自知之明,自己專心理政,而另薦將才出征,將相配合,外內相輔,共成大業。

況且,諸葛亮擔當輔臣大任時,朝中能稱上將才的人比比皆是。首先就是趙雲,趙雲之善用兵,在劉備、諸葛亮時均有很出色的表現。當初,黃忠被曹軍保衛,趙雲負責去解救,恰值曹操揚兵大出,趙雲卻不慌張,率軍邊戰邊退,指揮若定。曹操大軍直逼趙雲大營時,趙雲手下大將張翼想要閉門死守。可趙雲卻讓他打開城門,偃旗息鼓。曹操以為有伏兵,無可奈何地退去,這一手法絲毫不比諸葛亮的空城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