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永恒的劉姓江山——漢高祖遺囑(1)(2 / 3)

這正是劉邦的英明之處,陳平雖然足智多謀,但他沒有軍權,而太尉周勃正彌補了這一缺陷。當呂後去世前後,呂氏的勢力已經達到頂峰,作為丞相的陳平和作為太尉的周勃幾乎被排擠得無事可幹。可當呂氏一死,在諸呂欲作亂之時,陳平立即跳了出來,因為深諳保身之術的他知道,一旦呂氏得了天下,他陳平就隻能等死。所以,他立即聯合掌握帝國軍隊的太尉周勃和劉氏宗室成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誅滅了諸呂。劉邦說“安定劉氏天下的”必是周勃,果然言中。

但是,僅憑這道對人事安排的遺囑,劉邦就有那麼大的自信保住劉氏天下嗎?劉邦對呂後的了解,恐怕要遠比我們深刻的多。呂後是一個野心勃勃的女政治家,難道僅憑這張人事安排的網,劉邦就自信能罩住呂後?

2、牽製:高超的藝術

稍有常識的人通過劉邦立的人事安排遺囑,都會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劉邦把遺囑交付呂後,本不是一件明智的事情。和秦始皇交托給趙高的遺囑一樣,這也是一個信息的單向傳遞,在漢初政局不穩的形勢下,發生問題的概率非常之大。

尤其是當太子劉盈是個笨蛋的情況下。確切地說,太子劉盈能成為笨蛋,完全拜劉邦所賜。劉盈在童年時曾受到過兩次很嚴重的驚嚇,第一次是項羽的軍隊對劉邦的家鄉進行大掃蕩,虜走了劉盈的祖父和母親。當時,小劉盈不過五歲,因為個子小而藏在草叢裏幸免於難,但驚訝是肯定是有的。第二次更是可怕,他跟著劉邦躲避項羽的追殺,而劉邦嫌車上載重太多,影響逃命,於是按照胖瘦的次序,將劉盈姐弟從車上踹下去。那可是親爹啊,親爹把自己從車上踹下來送給了前來追趕的仇人。任何人都不能接受這種“連摔帶嚇”,從此後,劉盈有一種很“寶貴”的習慣:懦弱怕事,一遇事就如驚弓之鳥。

劉邦在太子一事上曾想過動大手術,拿下劉盈,立他最寵愛的戚夫人的兒子趙王如意為太子。但是,在劉盈母親呂後和眾大臣的反對下,他最終沒能成功。

在劉邦看來,因為要被廢掉的是呂後的親生兒子,在“母以子貴”的傳統下,呂後的反對於情於理都過得去。可大臣也反對,劉邦就覺得很納悶。大臣們雖然給出的理由是廢黜太子是關係到國家安危的大事。但劉邦覺得這種理由並不充分。

呂後當然有控製笨蛋劉盈的想法,而那些大臣們也未嚐不作如是想。即使這些人沒做如是想,現實情況也確是如此。當時的情況是,能夠危及劉盈執政的勢力一個是以呂雉為代表,包括呂澤呂產呂祿叔侄在內,我們稱其為“後黨”。另一個是以蕭何為代表,包括曹參周勃灌嬰在內的,我們稱其為“相黨”。雙方都與劉邦至親至密,劉邦實在不能將他們明目張膽地幹掉。但劉邦有他自己的一套辦法,這種辦法也隻能是流氓才可以想的出來的。

在遏止“相黨”上,劉邦為劉盈培育了一位剛毅堅忍的母後,而且母後的身邊還有一群能征慣戰的“後黨”!在“後黨”的遏止上,由於蕭何羽翼頗豐,威望又高,劉邦就逼其髒汙自保,給他帶上“與民爭利”的帽子,使他得不到百姓的擁護。他同時又把呂後的妹妹嫁給了大將樊噲,讓蕭何不能指揮,在經過一番動作後,劉邦的預想達成了。

首先,威脅劉盈的兩股勢力互相牽製互相製衡,誰也不能奈何誰,誰也不能消滅誰。相黨的人如果有非分之想,就要考慮考慮呂太後;而呂家如果有人存非分之想,那必須要看看丞相是什麼態度。

這也就是我們前麵所提到的在漢朝時期丞相位置的重要性,所以,隻要呂氏肯按照劉邦的意思來任命丞相,那麼,漢帝國就會按照這些丞相的意思向前走。

但是,劉邦的這種牽製藝術之所以能得逞,是因為他在這一道保險前早已經上了另外一道保險。這道保險就是誅滅異姓諸侯。

3、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我們還先從漢十二年(前195年)初說起吧,在這一年,劉邦擊敗了造反的淮南王英布,帶著箭傷返回長安。這是他最後一次親征造反的諸侯王,再過四個月,他就要死掉了。路過老家沛縣時,大概是受了“衣錦還鄉”的思想作祟,又或是箭傷與旅途勞頓的折磨,他堅決要住下來。並傳出旨意,要與家鄉父老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