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的兒子廣川王劉去生性殘暴,他和他的王後陽成昭信一同謀害姬人陶望卿,望卿被逼無奈,投井而死。昭信叫人把望卿的屍體打撈上來,肢解成碎塊,放在大鑊中,加上桃灰和毒藥一起煮,並且把其他姬妾都叫到跟前,親眼看著陶望卿的骨肉在湯中銷化淨盡。這雖然不是活煮,其手段也太駭人聽聞,太狠毒了!
東漢末年,董卓作亂,他俘獲潁州太守李曼及其好友張安,要把他們烹殺。李、張二人臨入鼎時說:“不同日生,乃同日烹。”他們在臨死之前還有心思說出這樣詼諧的話,態度雖然顯得從容不迫,但卻含有深沉的淒慘。
漢代以後,烹人的鼎鑊之刑仍時有出現。十六國時,後趙石勒擒獲劉寅,當即將他置於鑊湯中煮死。東魏孝靜帝武定八年(550)常侍侍講荀濟與華山王大器、元瑾等密謀搞掉高歡,高歡察覺,將孝靜帝幽禁於含章堂,將大器、元瑾等投諸鼎鑊烹殺於市。北齊後主高緯武平六年(575)三月,在都市鼎烹妖賊鄭子饒。
五代時,後唐明宗長興年間,姚洪奉朝命率數千人戍守閬州,被叛將董璋拘禁,不肯屈服。董璋命人架起大鑊,添滿水燒得滾沸,讓十名壯士割姚洪的肉在鑊裏烹而食之。姚洪至死大罵不絕。這是將人一邊淩遲刀割,一邊烹煮被吃,比單純的鼎烹更慘毒。
上述烹人的酷刑都是用水煮,曆史上還有用油炸人之刑,這也叫烹,或者叫做油烹。南朝梁時,侯景作亂失敗,亡命東魏,後來又南奔,高澄命令部下抓到他的妻子,先剝下麵皮,然後又用大鑊盛油把她烹死。明初,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占領南京,大肆殺戮建文朝臣,其中將兵部尚書鐵鉉割鼻之後處死,仍未解恨,又命令把鐵鉉放進大油鍋中,讓武士用鐵叉翻轉鐵鉉屍體使他麵朝朱棣,以示謝罪之意,但怎麼也不能把他翻轉過來,正在折騰時,突然鐵鉉屍體爆裂,油鍋裏的油炸得四處飛濺,武士們驚慌散開,這才作罷。鐵鉉的屍體也在頃刻之間變得焦黑如炭了。朱棣也和他的父親朱元璋一樣,都是殘忍如桀紂的暴君。
墨、刀、鑿、針
墨、刀、鑿、針是墨刑,後來也稱黥刑的刑具。墨刑施行的方法是在人的臉上或身體的其他部位刻字或刺字,然後塗上墨或別的顏料,使所刺的字成為永久性的記號。
墨刑是一種很古老的刑罰,堯舜時,三苗之君使用的五虐之刑,就包括墨刑在內。堯誅三苗,廢“五虐”,改用“象刑”,就是給犯罪者穿上與常人不同的衣服,以示懲罰,其中當受墨刑者要戴黑色的頭巾。禹繼堯舜之後開始使用肉刑,以後正式把墨刑定為五刑之一。
開始,墨刑的施刑方法是用刀刻人的皮膚,然後在刻痕上塗墨。《尚書·呂刑》篇中“墨辟疑赦”一句,孔安國傳雲:“刻其顙而涅之曰墨刑。”《周禮·司刑》中“墨罪五百”一句,鄭玄注曰:“墨,黥也,先刻其麵,以墨窒之。言刻額為瘡,以墨窒瘡孔,令變色也。”《禮記·文王世子》篇注雲,墨刑和劓、刖等刑一樣,“皆以刀鋸刺割人體也。”《國語·魯語》也曾說:“小刑用鑽鑿,次刑用刀鋸。”墨刑為小刑,當是使用鑽或鑿為刑具。但其他各書述及墨刑時都是說用刀刻。我們兼采眾說,把墨刑刑具說成刀、鑿,以期周全。這些情況說明,墨刑在最初規定為刑罰的時候,施刑時用的是刀、鑿,而不是後世才采用的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