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強調,有些幼兒沒有養成睡午覺的習慣,其父母也不太在意。而這項研究表明,孩子睡午覺非常重要,它能幫助孩子鞏固記憶,以利於將來順利進入正式學習階段。另外,對於學習了一上午新知識的孩子來說,午睡能讓大腦更好地“工作”,延長記憶時間,幫助孩子消化、吸收新知識。所以,從嬰幼兒階段開始,每天即使隻午睡20min,也會利於孩子健康。
深度睡眠有助提高記憶力
想要好記憶,得有好睡眠。長期以來,人們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現在,科學家也許找到了其中的奧秘:當人進入深度睡眠時,大腦神經元會長出新的突觸,加強神經元之間的聯係,從而鞏固和加強記憶。
這項研究成果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研究負責人、美國紐約大學華人學者甘文標教授說:“這項成果對小孩子學習特別重要。如果你不停地學習,甚至犧牲睡眠來學習,那是不行的,因為大腦神經元不會有新突觸形成,你根本記不住。”總之,睡眠是為了更好地學,而不是浪費時間。
為研究睡眠對記憶的影響,甘文標及其研究團隊培育了兩種小鼠,讓它們學習在旋轉棒上站穩,其中一種小鼠學習一個小時後睡眠7小時,另一種小鼠學習的時間相同但不準睡眠。研究人員利用雙光子成像技術觀察小鼠大腦的運動皮層,發現有睡眠的小鼠會長出較多的新突觸,學習能力較強,而睡眠被剝奪的小鼠則基本沒有新突觸生長,學習能力相對較弱。
進一步研究表明,不是所有睡眠都對記憶重要。睡眠分為慢波睡眠和快速動眼睡眠等多個階段,慢波睡眠是基本不做夢的深度睡眠,而快速動眼睡眠是多夢的睡眠。甘文標說:“睡眠時大腦並不是很安靜,而是很活躍的。但做夢的睡眠對記憶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慢波睡眠。在慢波睡眠過程中,像電影重放一樣,原來學習時活躍的那些細胞,重新活躍起來,從而長出新的突觸。”
還有一個重要發現是,突觸並非隨意生長的。“一個神經元有許多分支,就像一棵樹一樣。當小鼠在旋轉棒上學習向前跑時,突觸會在某些分支上生長,而如果是向後跑,則在另外一些分支上生長。這說明學習新技能時,突觸隻在特定分支上生長。不過,其中的原因還不是很清楚。”甘文標說。
對於這項成果的意義,甘文標說,人們已經知道睡眠在學習與記憶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為什麼長期缺乏睡眠導致表現不佳,其中原因並不清楚。而他們的研究證明,大腦中的突觸變化或許是學習與記憶的基礎。“我們更好地了解為什麼要睡眠——這是為了鞏固學習的東西,為了增強長時間的記憶。此外,有些人記憶不好,也許是睡眠的問題,所以,我們也可以從睡眠方麵入手治療。”
編輯/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