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如果跟著上司出外應酬,不能過分地表現自己,隨時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在平時,即使上司對你很好,很隨和,甚至經常和你勾肩搭背,你也千萬不能衝動,不能反過來也勾肩搭背,特別是有外人在場的時候。領導和你親近是顯示他的平易近人,領導總比別人感到孤獨,因為他們必須讓所有人都尊重他,他希望表現得平易近人,同時又希望你能尊敬他。所以,你最好讓領導主動和你親近,而切莫沒有顧忌地和領導親近。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要讓領導產生你不尊重他的感覺。
雖然和朋友在一起可以隨便些,但也絕不能太肆無忌憚。當你不拘小節到讓他感覺不尊重他的地步,那就過分了。假如你自以為和朋友關係好,隨便拿他的東西用也無需打個招呼,就可能惹得對方不高興。當有人向朋友借東西,你替他做主答應或拒絕,這都是很不妥的行為。隨意看朋友的日記和信件,那就更不應該了。
總之,我們做任何事都先考慮一下:這樣做會不會妨礙別人?是不是不尊重對方?許多小節問題你都能注意到,就容易給別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別人自然願意與你交往和共事。
選準合作夥伴,把握合作的原則
有這樣一句西方諺語:“幫助別人往上爬的人,會爬得最高。”成功者不是天生就有什麼出類拔萃的異能。他們之所以能更快成功,是因為他們善於團結一批誌同道合的朋友與自己共同創業,得到各方麵的幫助與照應。每個人的能力都有一定限度,善於與人合作的人,能夠彌補自己能力的不足,達到自己原本達不到的目的。
鋼鐵大王卡內基墓碑上刻的一句話:“這裏躺著一個人,他明白集合任何比他能幹的人在他身邊。”善於發現別人的長處,並能夠為之利用,能夠協調別人為自己做事,正是聰明人的智慧所在。
如果能和別人合作,與別人站在同一利益起跑線上,就能與別人一起雙贏,更快地收獲成功。
在富人們的成功之路中,除了環境、機遇和個人能力等因素外,找到最好的合作夥伴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環節。每個人都需要他人的幫助,從某個程度上來說,純粹意義上的赤手空拳打天下、白手起家是不存在的,也是不現實的。
美國著名的百貨公司薩耶·盧貝克公司的創始人之一理查德·薩耶,是靠做小生意起家的。他一生最大的長處,也是他成功的最主要因素,就是他善於尋找和結交朋友。
薩耶開始創業的時候,在明尼蘇達州一條鐵路上當運送貨物的代理商。做這種代理商有個共同的煩惱:有時收貨人嫌貨不好,拒收送到的貨物。如果再將貨物帶回,就會倒賠一筆運費。薩耶為了避免這種情況,想出了一個新招——郵寄。這樣不僅退貨率大為降低,也為買主提供了便利。這種“函購、郵寄”的方式,獲得了意外的成功。
薩耶知道自己的生意必須擴大規模,否則,別人利用他創造的這種經營方法,很可能趕到他前麵去。
薩耶飽嚐了“夥伴難找”的滋味。他挑選了將近五年,直到有一天晚上,這個注定要在薩耶的事業中起關鍵性作用的人,自己騎著馬來了。
他叫盧貝克,到聖·保羅去買東西,不料中途迷了路,已經饑腸轆轆,人困馬乏。在皎潔的月光下散步的薩耶看見了盧貝克,他邀請盧貝克到他的小店中休息。兩人一見如故,真心地交談起來,說到痛快之處,兩人隔著桌子熱烈地擁抱在一起。以兩人姓氏為名的世界性的大企業“薩耶·盧貝克公司”在擁抱中誕生了。
合作帶來了新的財力和機遇,薩耶如虎添翼。合作後的第一年,公司的營業額就比薩耶單幹時增加將近10倍,達40萬美元。兩個人的合作獲得了巨大的成功!
要與別人進行成功的合作,就要會挑選適當的合夥人。常言道:“生意好做,夥伴難找。”並不是所有的人都願意跟你合作,也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成為你的好合作夥伴。在選準了合作夥伴之後,在合作的過程中也要注意彼此的合作方式。
在合作的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互補優先
尋找合夥人要本著“互補”的原則。合夥人在專業知識上、在資金或者個人性格方麵,都應該有其長處和優點。這樣找出來的合夥人能夠相互配合,管理上也可以進行合理的分工。不同專長的人各負其責,便於有效的管理,提高公司的效率。
第二,先交朋友,後談合作
與別人的合作,也要注意感情投資。情感需要主要指友情、彼此的夥伴意識。當你與別人成為朋友後,他就會樂意全力以赴地幫助你。存在於你和對方之間的,就不再隻是利害關係,而是有“友誼”、“相互的尊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