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來到世間,都是有著神聖的使命和職責的。這個使命和職責究竟是什麼?這必須由他自己去尋找、去決定。也就是說,每個人內心裏都應該有一個目標,這個目標至少在他本人看來是偉大的。這個目標,就是我們心中的一盞明燈。有了這盞明燈,我們就有了一個可靠的精神支柱,在歲月的黑暗與迷霧中,你就有了選擇正確道路的根據,而不至於徘徊不前,茫然不知所措,甚至迷失方向。如果沒有目標或者說目標不明確,那麼,人生就像一條燃著的濕繩,煙霧繚繞,沒有亮光。
因此,我們應當認真考慮:所選擇的職業是不是真正使我們受到鼓舞?我們的內心是不是同意?
在求職擇業的時候,進行比較長遠的考慮也是非常必要的。對現在的你來說,十年後是個遙遠的未來。但是,何不試著預測一下十年後的你會如何呢?十年後你會從事什麼樣的工作?是否幸福、滿足呢?一旦考慮到這些長期性的問題,就必須列出一串對你而言具有魅力的職業清單。接著,還要把幾項主要因素考慮進去,然後了解這些職業的生活形態,有什麼樣的特征。例如,會不會像海洋生物學者和考古學者一般,就業機會很少?有無地理上的限製?地質學者為了要找尋新的礦床,必須長期離開家庭,那樣的條件和你理想中的家庭生活協調嗎?如果你沒有特別感興趣的職業領域,建議你選擇工作機會不受地區限製的職業。那樣子,即使搬去別的地方,學到的技藝還是伴隨著你。
重視發揮自己的潛能,避免求職的誤區
為了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獲得理想的人生,在求職擇業的時候,一定要多聽別人的建議,避免以下誤區:
第一,隻注重收入
有些人出於經濟方麵的考慮,去從事那些低賤的、甚至其正當性還值得懷疑的職業。這樣,他們就出賣了自己,出賣了自己的人格,出賣了自己的身體,出賣了自己的才智,甚至出賣了自己的靈魂。世界上確實有許多人,他們本來是可以大有作為的,可是他們為了滿足一時的欲望和快樂,自甘墮落,甚至做出一些傷天害理的事情。這種不明智的選擇是極為可悲的。
在求職的時候,除了收入,一定要考慮興趣、對社會的貢獻、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等其他因素。
第二,追求虛榮
我們的使命絕不是求得一個最足以炫耀的職業,因為它不是那種使我們長期從事而始終不會感到厭倦、始終不會鬆勁、始終不會情緒低落的職業;相反,我們很快就會覺得,我們的願望沒有得到滿足,我們的理想沒有實現,我們就將怨天尤人。
但是,不隻是虛榮心能夠引起對這種或那種職業突然的熱情。也許,我們自己也會用幻想把這種職業美化,把它美化成人生所能提供的至高無上的東西。我們沒有仔細分析它,沒有衡量它的全部分量,即它讓我們承擔的重大責任;我們隻是從遠處觀察它,而從遠處觀察是靠不住的。
在求職的時候,一定不要隻考慮麵子,而忽略了自己的興趣和愛好。
第三,超越體質的限製
在我們所能選擇的可能性範圍內,不要從事那些損害你的健康的職業。我們的體質常常威脅我們,可是任何人也不敢藐視它的權利。誠然,我們能夠超越體質的限製,但這麼一來,我們也就垮得更快;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是冒險把大廈建築在鬆軟的廢墟上,我們的一生也就變成一場精神原則和肉體原則之間的不幸的鬥爭。但是,一個不能克服自身相互鬥爭的因素的人,又怎能抗拒生活的猛烈衝擊,怎能安靜地從事活動呢?然而,隻有從安靜中才能產生出偉大壯麗的事業,安靜是唯一生長出成熟果實的土壤。
盡管我們由於體質不適合我們的職業,不能持久地工作,而且工作起來也很少樂趣,但是,為了恪盡職守,我們隻好被動地不顧體弱去努力工作。如果我們選擇了力不勝任的職業,那麼我們絕不能把它做好,我們很快就會自愧無能,並對自己說,我們是無用的人,是不能完成自己使命的社會成員。由此產生的必然結果就是妄自菲薄。還有比這更痛苦的感情嗎?還有比這更難於靠外界的賜予來補償的感情嗎?妄自菲薄是一條毒蛇,它永遠齧噬著我們的心靈,吮吸著其中滋潤生命的血液,注入厭世和絕望的毒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