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職業素養:努力取得同事的認同上司的青睞 (1)(2 / 3)

因而,光有愛好、興趣還遠遠不夠,還必須具備從事這項職業所需要的身體或智力條件。就像很多人都羨慕運動員、演員的風光,但是,要想使自己成為一個運動員或演員,那不是靠愛好、靠勤奮努力就能夠做到的。

具有良好的自身條件,還不能認為做什麼事就一定能成功,還需要一定的客觀條件,客觀條件許可才能成功。例如,農民種莊稼,關鍵是要有種子,但是有了種子不播種在田地裏是不行的;播種在土裏,如果季節不合適、沒有雨水、沒有陽光等等,仍然是不行的。可見,客觀條件同主觀條件一樣重要。

同樣,一個人要取得事業上的成功,主客觀方麵的條件都要具備才行。最重要的,是要準確地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長處和短處,要揚長避短,千萬不要去做自己不適合做的事。要區分什麼是興趣、愛好,什麼是自己的特長,不能把這兩種混為一談,更不能優劣顛倒,把短處當長處。

生活中許多人之所以不能取得成功,或者成就不大,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這些人不能認識自己所處的環境和自身條件,結果許多人盲目地去做自己不適宜做的事,失敗或成就很小乃是必然的事。

一個人去做自己適合做的事,即使一時成功不了,堅持下去也必有收獲;即使得不到巨大的成功,也不至於一無所獲。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選擇自己能勝任的能鼓舞你的職業

卡爾是這樣一個人,在換了將近10個工作以後,即將進入另一家新公司。於是,他對自己許下一個承諾:“這次我絕對要靜下心來工作,這一次起碼要5年、10年之久,好讓別人對我另眼相看。就這樣吧!我每天一定早到晚退,別人不喜歡做的工作我也會盡量去做,並且以戒煙來表示我意誌的堅定。”

做了這個決定以後,他唯恐以後再也沒有抽煙的機會,所以就一口氣抽了好多煙。

開始上班了。第一天的情況還好,但是到了第二天,煙癮便蠢蠢欲動了,卡爾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

“我來上班,有精神工作才是要事,整天昏頭漲腦的怎麼行呢?看來戒煙不是可行之法。”就這樣,戒煙的理由被推翻了。到了第三天,卡爾又發現了一件事。“比人家早到或遲退根本沒什麼意義,工作效率才是該注意的事。”

從第四天起,他便故態複萌,再也不準時上下班了。就這樣,他一一打破了自己的承諾。

“這個公司是不會有什麼前途的。”終於,最後的理由出現了,不到一個月,卡爾又辭掉了這份工作。

這種經驗恐怕不是卡爾個人所獨有的,許多人都多多少少會有這種經驗,即使沒有這麼嚴重,大概也好不到哪兒去。可是,為什麼我們無法持之以恒呢?我們的意誌真那麼薄弱嗎?

其實,並不是意誌力薄弱的原因,而是你總是勉強自己去做自己毫無興趣的工作。你想想看,如果讓你每天去玩電腦遊戲、打台球,你會厭倦嗎?恐怕你會入迷得廢寢忘食呢!所以,找一個適合你的工作,持之以恒就變得容易了。

《聖經》中說:“找到了適合自己的工作的人是有福的。”特別是對現代人來說,競爭更加激烈,找到一份普通工作已非易事,找到一份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更加困難。因此,這句話更能引起我們的共鳴。但是,人就是這麼一種奇怪的東西,在幾乎所有民族中,在幾乎每一個年齡段,你總會發現,總是有一些人對自己的職業、對自己的工作表示不滿和抱怨。

對於有的人來說,不管所從事的是腦力勞動,還是體力勞動,他們都不喜歡。因為他們是一些喜歡遊手好閑、好吃懶做的人。對一個不喜歡工作和勞動的人,你能指望他做出什麼呢?除了失敗和平庸,他們一生之中是不會做出什麼成績、創下什麼事業的。懶惰乃是萬惡之源,一定要牢記:“一日勞作,可獲一日安眠;終生勞作,可獲一生幸福。”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沒有取得成功,並不是因為他們懶惰,並不是因為他們好逸惡勞,而是因為他們在開始生活的時候,邁出了錯誤的一步,選擇了錯誤的職業。人們通常把這種情況稱之為對某一工作“不合適”,或者說“不能勝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