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著名的西方學者指出:“人生,幸福不是目的,品德才是準繩。”一直以來,世人評價一個人的時候,就非常看重他的為人修養和道德品行。要想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必須擺脫“投機”的心理,注重自己的品格修養。當然,不經過一番努力,最好的良好的品格修養是不會自發形成的。它需要經過不斷的自我審視、自我約束、自我節製的訓練。在做人和品行方麵過硬才能成為一個真正的成功者
俗話說:“做人難,難做人,人難做!”如何做人,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麵對的問題。不管一個人有多少知識,有多少財富,如果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終就不會獲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比如希特勒,他有知識、有財富、有地位,但就因為他不懂得做人的道理,最終成為了曆史的罪人。
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講都不是容易的事情。為了獲得必要的生存資源,每個人都必須麵對很大的壓力,要自我奮鬥,要參與競爭,更要學會共處與合作,要努力達到雙贏的結果。
做人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它需要的不僅是滿腔熱情、遠大的誌向以及不畏艱辛的努力;更需要奮鬥者具備說話辦事、為人處世等多方麵的必要素質。也就是說,不管一個人多聰明、多能幹,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做人做事的方法,光有一肚子大道理,空懷熱切的期盼,或者隻是揣著一廂情願的想法,從來不考慮別人的需求,那麼他最終的結局肯定是失敗。
在很大程度上,隻有做人成功,在生活中才可能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功。
生活中常有一些人,雖然風度翩翩、儀表堂堂,但他們追求起物質利益不擇手段,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可以求榮賣友,可以寡廉鮮恥;甚至吃喝嫖賭,無所不為,把自己的享受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還有一些人唯唯諾諾、見風使舵,為了攀上高枝,不惜以出賣人格,向世俗獻媚,不知人間有羞恥二字。這樣的人也許在生活中能暫時獲得一些世俗的利益,但終究會遭到別人的鄙視和唾棄,這能叫做成功嗎?即使他們到了令人矚目的位置,有一般人無法企及的生活水平,但由於他們的人格不值一提,在生活中也不會贏得足夠的尊重。由此可見,要想獲得人生的成功,首先必須做一個真正的人。
作為生活中的人,如果你有運氣,可以有權或者富有,可以在某一方麵對社會作出貢獻,但不能把權力和財富的獲得視為真正的成功;而應當努力做一個真正的人,做一個能戰勝自己的人,做一個能讓自己心靈放飛的人——當然,也不能隻考慮自己,還要注意做一個和諧的人。
做一個和諧的人,不是隻為自己活著,而是社會的一員,是自然界的一員,是自始至終生活在群體、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所以,一個積極向上的人,必須學會與人相處,與自然相處,做一個和諧的人。隻有學會了與人相處,工作、學習、生活才能夠事事順手,時時順心。
如果你一生無權且貧困,也大可不必為自己的低賤而灰心喪氣,隻要你能保持著自己的精神自由,不斷在你生活的條件和環境下戰勝自己,完善自己的品格,那麼,你便會發現自己的人生也會十分充實,你也會成為一個生活中的成功者。
一定要避免使道德品格成為你前行的絆腳石
一位哲學家帶著一群學生去漫遊世界。10年間,他們遊曆了許多國家,拜訪了很多有學問的人,現在他們回來了,個個滿腹經綸。
在進城之前,哲學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來,說:“經過10年遊曆,你們都已是飽學之士。現在學業就要結束了,我們上最後的一課吧!”
弟子們圍著哲學家坐了下來。哲學家問:“現在我們坐在什麼地方?”弟子們答:“現在我們坐在曠野裏。”哲學家又問:“曠野裏長著什麼?”弟子們說:“雜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