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4章 性格個性:一個男人的命運就在他的性格中 (1)(2 / 3)

總之,良好的性格對一個人的成長和成才,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性格對一個的成長和成才是有著嚴重的不良影響的。所以,每個人都要努力塑造自己的良好的性格。

良好的性格是可以通過適當的鍛煉塑造和培養的

培養良好的性格,是獲得成功的一種重要手段。人的性格是在長期生活環境和社會實踐中逐步形成的。它一旦形成就比較穩定,但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客觀環境的變化往往使人的性格發生明顯的變化。比如,在某種環境和家庭影響下成長的孩子,養成了怯懦、孤獨的性格特點,當他進入學校,經過集體的熏陶,隨著社會交往的日益增多,就可能使他們原來的性格特點有顯著的變化;一個活潑愉快的人,可能由於某種嚴重的打擊,精神上蒙受挫折,變得憂悶抑鬱起來。

客觀環境的影響,需要通過人的主觀因素起作用。意識的自我調節對性格的履行起著重要作用。幼小兒童的行為方式沒有定型,意識的自我調節水平較低,他們易受環境影響,性格的可塑性更大;當一個人的社會知識經驗豐富了,出現了比較係統化的思想,形成理想、信念和世界觀時,他們的性格才能在社會實踐中、在自我調節的水平上發展、改造。雖然成人的行為方式比較穩定,但性格也仍具有可塑性的一麵。

對於任何年齡的人來說,如果感覺自己的某些性格不夠好,都可根據以下5個原則著手進行塑造和鍛煉。

第一,循序漸進原則

莎士比亞說:“金字塔是用一塊塊石頭堆砌而成的。”優良性格的形成需要一個長期漸進的過程。同樣,不良性格的克服也需要長期不懈的努力。心理學研究表明,性格是一種相當穩定的個性特征,這種穩定性特點決定了性格的形成和轉化隻能是一個緩慢的漸進過程。一個一向心急火燎、辦事急躁、快手快腳的人,要他一下子變得穩重鎮定、泰然自若,那是很困難的。同樣,一個心胸狹窄、性格暴躁的人,要他馬上變得雍容大度、豁達寬容,也是辦不到的。因此,無論是克服不良性格也好,還是塑造優良性格也好,都必須堅持循序漸進、從大處著眼小處做起的原則。

第二,漸變轉化原則

人的情緒是性格的特征指標之一,它對性格的形成和轉化具有誘導感染作用。比如,一個性格暴躁、個性很強的人,可以通過努力培養安定平靜、從容不迫的情緒,使自己經常保持心平氣和的心境,以促進暴躁性格的漸變轉化。一個人如果能經常地消除煩惱、憤怒、急躁等不良情緒,對克服急躁易怒的不良性格肯定是有好處的。積極性的情緒鼓勵愈經常、愈持久,對良好性格的形成和培養也就愈有利。

第三,以新代舊原則

一種不良性格形成後,要改變它,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辦法之一就是從改變習慣入手,用新的習慣來克服和改變原有的性格弱點。習慣是性格形成的基礎,一個人性格中的很大一部分,實際上就是一種已經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有什麼樣的性格,也就會有什麼樣的習慣,反之亦然。

因此,培養新的良好習慣去取代舊的不良習慣,對於克服和改變原有的性格弱點是很有幫助的。比如,你向來好勝逞強,辦任何事情都不甘示弱,因此而經常使自己惴惴不安、精神緊張。為此,你就要放棄做一個“強人”、“超人”的企圖,中止以眼前勝敗來衡量成績的習慣,而培養起從大處著眼、從長處看問題的習慣。隻要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不斷以新的良好習慣去取代舊的不良習慣,那麼優良的性格就能逐步形成並鞏固下來。

第四,積累性原則

一個人的性格,一般都可以表現為臨時性和穩定性兩種不同狀態。穩定性狀態始終存在於個人的性格特征之中,而臨時性狀態僅存在於某一特定的環境和過程之中,一旦環境和條件發生變化,它便不複存在。比如勇敢,在有些人身上即表現為一種穩定性性格,不論什麼情況,他都是勇敢的;而在有些人身上則僅為一種臨時性狀態,即他隻是在某地某時某事上才表現出勇敢。當然,臨時性狀態是不鞏固的,一旦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它就會消失。但這並不是說,臨時性狀態和穩定性狀態是互不相容,不能轉化的。如果我們有意識地把臨時性狀態作為培養良好性格的起點,並使這種狀態始終保持下來,積累起來,使之逐步成為穩定性狀態,那麼,就能達到優化性格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