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思維謀略: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充分發揮創造性 (4)(3 / 3)

其實,人生又何嚐不是如此?即便過著平凡的日子,也依然會不斷地積累,大到人生感悟,小到一張名片,都是從無到有,積少成多。無論你的名譽、地位、財富、親情,還是你的煩惱、憂愁,都有很多該棄而未棄或該儲存而未儲存的。人類本身就有喜新厭舊的癖好,都喜歡煥然一新的感覺。不學會放棄,就不會得到,學會放棄也就成了一種境界,大棄大得、小棄小得、不棄不得。在生活中,一個人學會遺忘不如意的時候,學會放棄生命中可有可無的東西,心胸自會坦然。

擁有和放棄真是一對“冤親家”,因為擁有的時候我們也許正在失去,放棄的時候,也許又在重新獲得,其實生命就在擁有和放棄中升華與循環。

誠然,放棄是一種傷痛,而且撕心裂肺,可正如黎明前的黑暗,那低沉的暗夜恰恰預示了光明的璀璨,你狠不下心,就隻能在夜的孤獨中徘徊。因為放棄是一件痛苦的事,眼前的利益讓有些人感到放棄就像從自己的身上割肉。但是他們什麼也不想放棄,結果什麼也得不到,就像一手畫方一手畫圓,結果卻什麼也畫不成。

有學者指出,患得患失的男人是難有所謂的。什麼是患得患失?患得患失就是一味地擔心得失,斤斤計較個人的得失。患得患失是人生的精神枷鎖,是附在人身上的陰影,是浮躁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

患得患失算是人的一種通病了。而且,越是在乎的東西,就越是患得患失。因為太過在意,反而把過多的心思放在“自己是否擁有”這個問題上。

人是需要自由的,“追求自由”這件事我們從一出生就在做——盡管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自由。而患得患失是一種束縛,束縛的不僅是患得患失的對象,更是患得患失的人自己。患得患失,是件很累人的事,害人害己。

其實,很多事情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因為,很多時候,你越是想控製,它越是向逃離控製的方向發展。

生活中往往有這樣一些人,做什麼事情之前都要反複考慮,做完之後又放心不下,對方方麵麵都考慮得盡量周到,如有不妥,就很擔心把事情辦砸,並擔心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並且及其注重個人的得失,他們被籠罩在患得患失的陰影之中,心房被得失紛擾得沒有一分安寧。這種人整天神經兮兮,心中布滿疑慮、惴惴不安,生活中當然不會有輕鬆與愉快。

許多人在開始創業時,雖然艱難,可下決心、做決定時很痛快,不會想那麼多。但是當他有了一些成就之後,就變得猶豫不決、患得患失了。因為他以前囊中無物,當然無所謂得失;現在有一定的基礎了,就害怕失去這個、失去那個。人在害怕失去的同時,又期望什麼都得到,想要這個,想要那個,因此會感到痛苦。想成功的人都應該記住,患得患失,瞻前顧後的邁不開步伐,難有所為。患得患失、過分計較自己的利益將會成為人們獲得成功的大礙。

但凡在成功人士身上,都存在有“放得下”的魄力。

一個人在處世中,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肚量。對於人生道路上的鮮花、鼓掌,有處世經驗的人大都能等閑視之,屢經風雨的人更有自知之明。但對於坎坷與泥濘,能以平常心視之,就非容易。大的挫折與大的災難,能不為之所動,能坦然承受之,這就是一種肚量。既來之,則安之,便是一種超脫,但這種超脫又需多年磨煉才能養成。拿得起,實為可貴,放得下,才是人生處世之真諦。

幹大事業的人不會計較一時的得失。他們都知道放棄,放棄些什麼,如何放棄。放棄,你就可以輕裝前進。放棄,你就可以擺脫煩惱和糾纏,使整個身心沉浸在輕鬆悠閑的寧靜之中。

放棄還會改善你的形象,使你顯得豁達豪爽;放棄會使你贏得眾人的信賴;放棄會使你變得更加精明,更加能幹,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