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推銷員固守著同樣的銷售方式,或一個公司在它的顧客已經改變了他們的消費習慣後,仍然沿用原來的廣告方式,這些都是銷售上的慣性思維。解決的辦法是,要麼改變銷售的方式,要麼重新發現新的消費群體。
如果同樣的方法不奏效時,就要想到改變的可能。當你陷於慣性思維中時,除了不質疑讓自己改變的能力外,你必須質疑一切。
有學者指出,解決慣性思維問題的方案有三個步驟,即:發現、確信、改正。
第一,你必須發現慣性思維
你可能會在很晚的時候才發現你在進行慣性思維。當你在進行自己的創作時,也許,你每天都念叨著自己的小說,每天都寫作,一年後,你卻發現有100多頁不知所雲。你必須養成習慣,經常回顧自己所做的努力,看看自己已經做了什麼,以及你將要做什麼,並以此來確定你仍然在沿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而不是踏入歧途。
第二,承認自己在進行慣性思維
這一條做起來就比說出來難得多。這需要承認你已經犯下了一個錯誤。但,人們經常不願意這樣做。想一想你最近一次對某個問題思考得殫精竭慮的狀況吧。你是否回頭看看並承認了這個事實?你是否停了下來,等待改天情況出現好轉?或者你是不是在不好的創意產生後,另外想出一個好的辦法,試圖讓時間和單純的努力得到回報?這種事情很難做到,並且具有諷刺性:你越是規矩死板,那麼你想阻止自己的損失,停止愚蠢做法的可能性就越小。事實是這樣,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讓你在思維的牛角尖裏鑽入得更深而已。
第三,從慣性思維中走出來
這一條是最難做到的。知道和承認問題並不等於能解決它。
要想跳出慣性思維的“泥潭”,首先要加強學習,不能思想懶惰,淺嚐輒止。認識上的貧乏和思想上的懶惰,是導致慣性思維的根源。那種滿足於一知半解甚至不求甚解、渾渾噩噩的做法,最容易讓錯誤的慣性思維乘虛而入。因此,必須從根本上提高認識,提高自己的判斷力和鑒別力,不斷從書本上、從實踐中學習,增強辨別能力。
其次,要勇於創新,常於自省,不能故步自封,墨守成規。
最後,要學會因地製宜,以發展的觀點看問題。要認識到,有的做法和經驗在這個公司有效,到那個公司就不一定管用;有些做法昨天行得通,今天就沒有用了。
在日常生活中,那些曾經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方法和對策可能成為一種習慣,或稱常規,而我們對許多事情的處理都是由這種習慣或常規來決定的,因而在企業和機關裏,許多日常工作都有一定的慣例程序,但這種按慣例行事的做法不一定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我們應該凡事多問問:“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沒有這一部分,全局將會怎樣?”隻有真正從慣性思維中走出來,才能少犯錯誤,更有效地解決問題。
拿得起是一種勇氣,放得下是一種智慧
善於選擇,進行明智的放棄是一種人生的智慧。追求卓越的男人一定要努力了解和掌握放棄的藝術,這樣,在關鍵的時候,你才不會感到猶豫和迷茫,果斷地做出正確的抉擇,以最小的損失爭得最大的利益。
放棄與獲得其實是一對孿生姐妹。就像美與醜,醜就是絕對化了的美。凡事都有兩麵性,就像偶然和必然,歡樂與悲傷,擁有與失去,看似互相對立,互相矛盾,實則互相關聯,隻在心念一動之間便有天壤之別,結果大相徑庭。
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不用的物品的處理往往體現出一個人的思維方式。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家都有不少已被更新淘汰但並未完全喪失功能的物品,有些人家舍不得丟棄,日積月累,無用之物越積越多,等到堆放不下了,隻能惋惜地扔掉,並同時慨歎著:“早知今日,何必當初”。有些人隨時淘汰那些不再需要的東西,省去了集中處理的精力,平時家中也顯得簡潔明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