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2章 思維謀略:要想有所成就就必須充分發揮創造性 (3)(3 / 3)

第四,克服從眾心理

人作為集體的一員與大家工作、生活在一起的時候,往往會讓某種形式來改變自己個性。雖說組織起來的人們不一定要求每個成員都是同一種類型,但在同一組織或集體中的人,往往有一種“必須這樣行動”的約束。而實際上,人是各有其特點的,對於同一件事,各人可以按自己的方式來處理,這比強求一律的方式要好得多。

當遇上一些自己也無法理解的做法時,人們往往會用“大家都這麼幹,我也隻要照辦就行了”這樣一種輕鬆的理由來說服自己,這就難免走進因循守舊的死胡同。

第五,活用書本知識

有著較高的文化知識,並不一定就能解決問題。當然,如果是應付考試,那是很有用的。但考試隻能測定你學習的程度,同創造力是大不相同的。

在實際工作中,有些問題光憑“知識”是無法解決的。當然,也許你曾受過從事某項工作的業務訓練,或有一本關於從事某項工作的“手冊”之類的東西。但你仍無法從中得到有關創造性工作的訓練。

所以,切不可拘泥於書本知識。更重要的是,要鍛煉自己靈活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嚐試逆向思維,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突破點

有一家生產牙膏的公司,它所生產的牙膏品質優良,包裝精美,很受消費者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都在10%到20%。可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後兩年也如此。公司總裁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

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的辦法,讓公司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打開紙條看完之後,馬上簽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這位經理。

那張紙條上隻寫了一句話:“將現在牙膏的開口擴大1毫米。”

消費者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每天牙膏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呀!這樣,銷售量自然會攀升。

公司立即開始更換包裝。隨後的一年,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我們常常生活在一種習慣裏,麵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於過去的思維方式,思維有了定式,心路就狹窄,許多事情會想不開。一個小小的改變,往往會引起意料不到的結果。即使是“換個方式”這麼簡單的創新,也可以將我們的工作及生活引上柳暗花明的新天地。

一般的,人們習慣於沿著事物發展的正方向去思考問題並尋求解決辦法;而聰明的人在解決問題的時候,常常會運用逆向思維。逆向思維是人們重要的一種思維方式。逆向思維也叫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的似乎已成定論的事物或觀點,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敢於“反其道而思之”,讓思維向對立麵的方向發展,從問題的相反麵深入地進行探索,以努力尋找解決問題的新的突破點。

美國的馬克·歐·哈羅德森是一個商業奇才,並寫過幾本暢銷書,介紹他賺錢致富的手段和思考問題的方法。哈羅德森是從房地產起家的,4年中賺足100萬元,實現了他自己製定的目標。他在書中透露出快速致富的一個秘訣:逆向思維法。即當普通人們對某種經濟活動蜂擁而上之時,趕快撒手撤離;而當多數人認為某種經濟活動毫無利益可圖、避之唯恐不及之時,則應積極研究,可能正是機會到來了,需要大膽地從事之。

有西方學者認為,逆向思維最寶貴的價值,是它對人們認識的挑戰,是對事物認識的不斷深化,並由此而產生“原子彈爆炸”般的威力。

沙克是一個具有猶太血統的老人,退休後,在學校附近買了一間簡陋的房子。住下的前幾個星期還很安靜,不久有三個年輕人開始在附近踢垃圾桶鬧著玩。老人受不了這些噪音,出去跟年輕人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