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也許會問,論知識水平,工程師比清潔工高得多,卻為什麼想不到這一點呢?說來也不奇怪。原來,在這兩位工程師的心目中,樓梯不管是木的、混凝土的或電動的,都是建在樓內之梯。如今要新增電梯,理所當然地也隻能建在樓內,樓外連想也沒想過。
清潔工人卻根本沒有這個框框。她所想的是實際問題:怎樣使新建電梯不影響公司正常營業,她本人也不致失去工作。於是,便很自然地提出把新電梯建在樓外的構想。
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清潔工的一句話打破了兩位工程師的思維習慣,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路。世界上第一座在大樓外安裝的電梯就這樣誕生了。
其實就是這樣,生活工作中有問題就總會有解決的辦法。當問題出現時,不要表現出遭了大難的樣子,應當盡快考慮采取什麼辦法應對問題,不要被問題擊倒。問題有大有小,大到國家大事,小到家庭小事,都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想成為成功的人,那麼,不要覺得麻煩。一定要多操心,多想事情,多思考。要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做一次全新的改變。不要被困難打倒,要用心去改變自己的命運。
樹立創新意識,培養獨立思考和創造能力
創造力是人類智慧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充分發揮人的這一天賦能力,是獲得成功的有效保障。怎樣才能較快培養自己的創造性思考能力呢?有關學者指出,要想充分發揮創造力,樹立創新意識,可參考如下建議:
第一,把批判力和創造力統一起來
一般人認為,批判力和創造力就像油和水不能相混一樣,也是難以妥協的。實際上,在創造活動中,這二者正是重要的合作夥伴。
在日常的生活中,人們會遇到許多創造的機遇,但能否做出創造,這不僅與環境有關,更重要的是,與人自身因素有關,與是否正確地處理這“批判力”和“創造力”的關係有關。批判力一般是否定性的,而創造力則是一種由希望和熱情、勇氣和自信心組成的向上的心理狀態,是肯定性的。如果創造力在你的頭腦裏占據了主導地位,你的腦子一定會變得靈活起來。反之,如果老是用否定的眼光來看待事物,“橫挑鼻子豎挑眼”,那就必然會妨礙創造力的發揮。
二者看似水火不相容,其實是必須統一的。批判和判斷隻以眼前的事實作為依據,它們更多的是傾向於保守地維持現狀,而不是傾向於前進。而創造力的目標則是未知的事物,開動想象的機器,並努力把“不可能”的事物轉變為可能的。
把批判力和創造力統一起來,在解決問題的時候,才能夠有所創新,有所突破。
第二,穿透表麵現象
由於經驗的積累,人們對於某些事情往往自以為“見微知著”,這就會帶來一種弊病——單憑表麵來判斷一切,不進行更深一步的思考。
例如,鮑波在單位裏工作勤懇,每天大家都下班了,他還在處理一些沒有辦完的工作,就連周末假日也不例外。很多人都感到他的工作熱情很高,這種人理所當然地常常受到讚揚。可是,如果從工作效率或具體的工作方法上來看,那他就不值得表揚。因為唯有他一人每天要來加班加點,如果不是自身能力低,就是工作中或許有什麼毛病。
隻有全麵地看待事務,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正確地了解情況,準確地收集信息,給發揮創造力創造條件。
第三,保持好奇心
在日常生活中,許多人總是認為一切都平淡無奇,沒有什麼值得特別注意的。這種人即使接受新的情報信息,也往往會忽略過去。而另一種的反應就大不一樣,他們對於事物總抱有一種新鮮感,哪怕是細枝末節的小問題,也不放過,總想多知道一些東西。這就是好奇心強的表現。
古往今來的無數事實表明,隻有那些具有孩童般好奇心的人,如饑似渴地追求新知的人,才可能做出發明創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