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章 知識技能:有了豐富的知識才能提高競爭實力 (2)(3 / 3)

據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調查,半數的勞工技能在1至5年內就會變得一無所用,而以前這段技能的淘汰期是7至14年。特別是在工程界,畢業10年後所學還能派上用場的不足1/4。

因此,學習已經越來越成為一種終身的任務。

學習不僅僅是學問家的事情。無論從事哪一種事業,都需要不斷地學習。隻有學習才能擴大視野,獲取知識,得到智慧,提高生活技能。

大凡傑出的人,都是終身孜孜不倦追求知識的人。在漫長的人生經曆中,即使再忙再累再苦,他們也不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學習既是他們獲取知識的途徑,又是他們在逆境中的精神支柱。在他們看來,知識是沒有止境的,學習也應該是沒有止境的,學習使他們的思想、心理和精神永遠年輕,也使他們的事業日新月異。

美國一位十分傑出的推銷員埃德·格林,他的年收入能超過70萬美元。格林講過這樣一個小故事:

當他還是一個小男孩的時候,有一次,他的爸爸帶他參觀了他們家的菜園。他的爸爸可以說是當時那個地區最好的園丁,他在園子裏辛勤耕作,熱愛它,並且以自己的成果為榮。當格林他們參觀完之後,他的爸爸問格林從中學到了什麼?

而格林當時隻能看出來爸爸顯然在這個園子裏很下了番功夫。對這個回答,他的爸爸有些沉不住氣了,他對提醒格林:“兒子,我希望你能夠觀察到當這些蔬菜還綠著時,它們還在生長;而一旦它們成熟了,就會開始腐爛。”

格林回憶說,他一直沒有忘記這件事,並且一直努力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這使他深深受益。

在生活中,你應當保持學習的熱情,不斷地吸取能夠使自己繼續成長的東西,來充實你的頭腦。這樣,你才不會落伍,才不會被時代所淘汰,才可能不斷獲得成功,走向卓越。

要兼顧知識數量的豐富性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

自古以來,人們就習慣於把一個人掌握知識的數量當做衡量知識水平高低的標準。比如,歐洲的亞裏士多德就曾以知識豐富和全麵而被尊為聖賢。這說明,知識數量的多寡,確實是不容忽視的事。一個缺少知識的人,當然談不上有知識水平。然而,這僅僅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另一方麵,一個人知識再多,如果不借助合理的結構而形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那麼這些知識也是沒有什麼實際用處的。這一點,一些先哲也早就認識到了。古希臘的著名戲劇家埃斯庫羅斯就說過:“聰明人不是具有廣博知識的人,而是掌握了有用知識的人。”

由此可見,單純的知識數量,並不能表明一個人真正的知識水平。隻有把知識數量的豐富性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辯證地統一起來,才能成為人們衡量知識水平的可靠的標準。

在成為社會各界的精英人群當中,有許多並不是成績最優秀的A等生,但他們在學校裏的確學到了許多東西。那並不隻是非常關鍵的基礎課,自我約束與堅忍頑強也是學校經曆中所學到的重要的東西。

很多人以為讀工商管理碩士是做生意賺錢的捷徑。很多沒有大學文憑的經營者,也往往羨慕那些高學曆的人,他們總覺得高學曆等於財富;學曆高的人賺錢自然會很容易,財源也會滾滾而來。這其實是一個很大的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