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中小企業如何走出利用出口信用保險融資困境(3 / 3)

三、中小企業走出去利用信用保險融資困境的具體做法

(一)搭建銀保企三方合作平台

“新國十條”的頒布為中小企業融資“瓶頸”提供了新的解決思路,在一定程度下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壓力,可是出口信保業務的保障機製作用目前仍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情況下,其業務的開展尚存很大的提升空間。為此,根據出口信保的發展趨勢,建議搭建銀保企三方合作平台。三角形是最穩定的結構,加強銀保企三方合作,搭建一個三方信息交換傳遞平台,中小企業在線投保並簽訂《賠款轉讓協議》,中國信保把保單、買賣雙方的資信等級情況和已經經過電子簽名的《賠款轉讓協議》發給融資銀行,銀行收到並且確認無誤後,立即給中小企業放貸,幫助中小企業把應收賬款提前變現。中小企業就可以把這筆資金運用到下一次的產品原料采購和生產。這個把中小企業、融資銀行、中國信保緊緊地聯合在一起的平台,能夠最大可能的縮短企業資金回流時間,助力企業出口發展。

(二)中小企業可開展多種形式的風險防控

風險管理不到位等問題阻礙了中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可成立專門的信用風險管理部門,對企業各項業務都進行有效的風險防控。日本一些開展出口信保企業,對國外無論是大客戶還是微小客戶,無論是新客戶還是老客戶,一律都會通過多種途徑調查其資信,因為他們都可能存在信用風險。中小企業投出口信保能加強企業自身對出口信用風險的管理,是中小企業規避買家信用風險的一個很好的選擇。此外,加強自身財務核算和健全信息披露機製,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對銀行降低對中小企業投保利率有直接作用。

(三) 銀行須加強把控回款風險

作為以盈利為目的的企業,我國商業銀行更多會偏向放貸給資金力量比較雄厚的大公司以降低回款的風險,這不利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困境。建議融資銀行不應習慣僅僅以單據作為貿易背景真實性審查依據,要杜絕中小企業出口虛構貿易背景或擅自改變回款途徑等騙貸的事情反複發生,融資銀行要和中國信保保持密切友好的合作關係,參與外貿局和中國信保等相關部門建立全國企業資信平台的工作或者共享中國信保的企業資信信息,對貿易雙方的交易的真實性和信用情況均需調查清楚,給出正確的信用額度;另外對企業擅自改變回款路徑的行為列出相關賠償或其他懲罰規定,這樣才能降低銀行回款風險。在此條件下有限度地降低放貸門檻,讓有能力創造價值的中小企業能夠不被資金問題難倒,打破“有單無力接”的局麵。

(四) 開發適配中小企業的信用保險新產品

要提高中小企業對風險的認知度,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預警係統,開展行業內部信息交流、培訓、拜訪客戶等形式實現。另外中國信保需要加強新險種開發,合理布局服務網點、優化人力資源配置,擴大對中小企業的覆蓋範圍。比如,借鑒法國科法斯公司開展“商業開拓保險”的經驗,針對我國中小企業實際需求,開發協助企業到國外從事商業活動需要的博覽會險、技術投資險等新險種,把投保範圍從一般商品貿易保險擴大到服務貿易上,以滿足投保企業多樣化需求。

(五) 加大出口信保投入比例

政府可以在承受範圍內嚐試在國家財政中劃分專門的出口信保資金預算,由財政部定期給其不斷注入資金,建立完善保險基金增補機製。另外,通過對出口信保機構采取一定範圍內的業務費用補貼,實施一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如適時適當在所得稅、營業稅等方麵給予減免,有利於減輕中小企業利用出口信保融資的資金負擔。倘若政府給予中國信保20%的補貼比例,使其保費率控製在0.5%的平均水平,對出口額在600-2000萬美元間的中小企業來說投保成本將會平均節省0.6-1.2萬美元左右的保費成本。

參考文獻:

[1]馮巧玲.我國農產品出口信用保險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2014(4):85-88.

[2]欒紅.出口信用保險助力中小中小企業融資對策研究[J]. 國際經濟合作,2013,03:90-94.

[3]唐金成,韋紅鮮.後經濟危機時代中國出口信用保險發展研究[J].金融與濟,2014,03:76-80+62.

[4]沈盟.我國短期出口信用保險市場化問題研究[D].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