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六
在楚潼各界的建議和推動下,縣政府決定重建楚賢閣。
重建的難點不是樓閣本身,而是楚賢閣的靈魂,恢複樓閣上原先的幾十塊牌匾是根本。有關方麵做了很多努力,尋回了散落在民間的兩塊殘匾,其餘的,隻得請省內外書法名家將被毀的那些牌匾重新題寫,再按傳統工藝將其重現。各地的名家聽說是為施耐庵鄭板橋的家鄉的楚賢閣寫字都很樂意,欣然命筆。
望著重新聳立起來的楚賢閣,韋今遜心裏異常激動,和多少年來一直關注楚賢閣命運的人一樣,有生之年親眼看到楚賢閣得以複建,算是完成了自己一大心願。
楚賢閣修複後,縣政府又在它的附近依楚潼古風營建了一座博物館,雕梁畫棟的博物館與楚賢閣互為呼應,曲廊幽深,庭榭交疊,小橋流水,清新雅致,成了楚潼百姓們很願意到的一個去處。韋今遜和黃繼民,三天兩頭就要到那邊去轉一轉,坐一坐。
……
文化館京劇茶座,經過黃朗晨等人的一番努力,再次恢複。
和十幾年前那一次不同,除去原來的那些戲迷票友,隊伍中還多出了一些新人,他們當中年紀最小的十一歲,楚潼小學的一個在讀生,這些人,年紀雖輕,唱戲的水準卻不低。
茶座重開的當天,許多人過來捧場。黃朗晨有點興奮地向大家挨個兒介紹新來的戲迷票友,“這一位,建築公司的‘楊子榮’,傅春林!這一位,楚潼柴油機廠的‘阿慶嫂’,錢仲華!這一位,楚潼小學小紅花藝術團的‘刁德一’,李小銘……”
挨個兒介紹過十幾個新人,黃朗晨轉回身去又向新來的年輕人一攬子介紹他身後的茶座老友,十幾年沒在一起活動了,許多人臉上已堆上了皺紋,有的更已是滿頭花發。
黃朗晨眼睛笑得細眯眯地看著大夥兒,開始致辭,“各位戲迷票友,各位同人,今天是楚潼京劇茶座重新開張的大喜日子,和各位一樣,我是既高興,又激動!我們這個茶座,用個時髦的詞來形容,也已是三起三落了。最讓我們高興的是,京劇茶座這回重新開張,能來的老一班子,基本上全都來了,不僅如此,還來了這麼多的新人!”
“這話一點也不假!”站在黃朗晨身邊的程永懷大聲地附和,楊恭清觸了觸他的胳膊,程永懷朝楊恭清點了點頭,輕輕拍了拍自己的嘴巴。
“從六六年停辦到今天,轉眼就是十幾年。那年我本人也就四十一二歲,我身後這批同仁,多數是四五十歲的人,還有兩三個六十歲上下的,原本正當盛年的,如今已經退休,或是即將退休的人了。這一回,縣裏支持我們把京劇茶座重新開起來,為的是大力弘揚國粹,讓京劇藝術在我們楚潼繼續發揚光大!”
因為激動,黃朗晨幾乎是扯著嗓子在喊,有些口幹,掉頭去看自己的茶杯。程永懷見了忙跨步上前,將杯子裏的冷茶倒去大半,續滿了開水,雙手捧給了黃朗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