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0三(1 / 1)

二0三

黃繼民年事已高,收拾店堂的活兒基本上全靠兒孫過來幫忙,黃朗晨和兒子,常到父親的小店來幫他拾掇。

黃繼民的話題還是頭天晚上兒子跟他說的那件事兒,“昨天晚上你跟我說的,那個高級教師,學校裏一共評上幾個的?”

“兩個。”

“往後,應該就這麼評下去了?”

“這當然。我還聽說,國家可能還要設教師節。”

聽這情況,黃繼民眼睛一亮,“這是從什麼地方聽來的?”

“前天開會,我們校長說的,省廳徐廳長在北京參加過兩會回南京,在全省重點中學校長座談會上透過這消息。”

“照這說,這消息有來頭。”黃繼民若有所思。

黃朗晨補了一句,“是一批老教育家聯名提的議案。”

“哪幾個?”

“吳貽芳,葉聖陶,將近二十個,全是有影響的人物。”

“提是提了,什麼時候能辦?恐怕要等國家研究。”

“這是肯定的,這麼大的事情,當然是上麵定。”

黃繼民告訴兒子,“說到教師節,你恐怕不知道,其實,曆史上我們已經有過教師節了?”

“這情況,沒聽說過。”黃朗晨聽了感覺很新鮮。

“大概是民國二十年前後吧,當時的國民政府曾明確過中國的教師節,時間好像定在孔子生日那一天。”

“我這是第一回聽說。”

“朗晨,你我都是做教師的,雖有新老之分,道理是一樣的。前幾年那場運動,把中華文明幾千年的傳統都弄顛倒了。荀子說,‘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說的是什麼意思?國家想要振興,必須尊敬教師,重視傳授知識的人。還有,‘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教育是國家的根本,培養人才是治理國家的首要任務。”

“是的,那些年,學生揪老師,鬥老師,甚至害老師的事都有過。批師道尊嚴批過了頭,弄得上下都沒了規矩。結果是教書的不想教書,做學生的不想好好學習。”

“其實,不隻是學生要尊師,社會各方麵也要尊師。古人說過,‘師道立則善人多。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敬學。’話雖是這樣說,當教師的自己首先要正,‘己不正焉能正人’,教人知識,教人做人的道理的人,自己不正,就甭去誤人家子弟!”

“是的。”

“現在還不知道這個節到底設還是不設,什麼時候設。其實,節不節,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社會上怎麼看這個節,教師自己怎麼看這個節。”

黃繼民的話說得很有道理,黃朗晨也聽得很認真,心裏非常欽佩年事已高,但思路依舊很清晰的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