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英國首相丘吉爾和夫人克萊讓蒂娜一同出席某要人舉行的晚宴。席間,一位著名的外國外交官將一隻自己很喜歡的小銀盤偷偷塞入懷裏。他這個小小的舉動被細心的女主人發現了,她很著急,因為那隻小銀盤是她心愛的一套古董中的一部分,對她來說很重要。怎麼辦?女主人靈機一動,想到求助於丘吉爾夫人把銀盤“奪”回來,於是她把這件事告訴了克萊讓蒂娜。丘吉爾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語一番。隻見丘吉爾微笑著點點頭,隨即用餐巾作掩護,也“竊取”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然後走近了那位外交官,很秘密地掏出口袋裏的小銀盤說:“我也拿了一隻同樣的小銀盤,不過我們的衣服已經被弄髒了,所以應該把它放回去。”外交官對此話表示完全讚同,兩人將盤子放回桌上,於是小銀盤物歸原主。
丘吉爾在女主人遇到難題之後,沒有直接走過去要求對方放回銀盤,而是自己也“偷”了一隻,然後以“衣服弄髒了”為由,勸對方放回去。他用這種方式,既沒有讓對方難堪,又巧妙地物歸原主。
在麵對一些他人的小錯誤時,盡量地用暗示的方法來處理,讓對方自動改正。不要一看到他人有不正確的行為,就義正詞嚴地指出來。有時候,人難免會因一時糊塗做一些不恰當的事。遇到這種情況,既要指出對方的錯誤,又要保留對方的麵子。如果分寸把握得不適當,就會使對方難堪,破壞交往的氣氛和基礎;如果讓對方占便宜的願望得逞,自己又會造成不必要的損失。
3.巧妙暗示可以通過行動來表達
暗示不一定都要通過語言來表達,它還可以通過行動來傳遞。
英國一家大超市的經理伊爾奇每天都到他的連鎖店去巡視一遍。有一次他看見一名顧客站在台前等待,沒有一個人去接待她。那些售貨員呢?他們在櫃台遠處的另一頭擠成一堆,彼此又說又笑。
身為經理的伊爾奇當然對這一情況很不滿意,一定要糾正這種不負責任的行為。但伊爾奇並沒有直接地指責那些在上班時間閑談的售貨員,他采取了巧妙暗示,保全員工麵子的方法處理了這件事。
伊爾奇不說一句話,默默站在櫃台後麵,親自招呼那位女顧客,然後把貨品交給售貨員包裝,接著他就走開了。售貨員當然看到了這個情況,自責的他們從此以後再也沒有發生類似情況。
伊爾奇沒有直接指責員工的不負責,而是親自去為顧客服務,讓員工自己意識到自己的失職,起到了間接地糾正員工錯誤的作用。
暗示是提出要求的說話技巧,它產生效果的關鍵是,對方要能懂得暗示的內容,並接受暗示。在說服他人時,委婉的暗示可造成一種對他的壓力,但不可過分,隻需“點到而已”。暗示既不能太深奧,又不能偏離主題太遠。既要讓對方懂得,又不讓對方失麵子。
會說話的人既懂得明說,又善於暗示。他們在辦事的過程中,總是根據具體的需要來選擇表達的方式,能恰到好處地解決遇到的難題,將事情辦得又快又好。
說話的另一半是傾聽
古希臘有一句民諺說:“聰明的人,借助經驗說話;而更聰明的人,根據經驗不說話。”西方還有一句著名的話叫:雄辯是銀,傾聽是金。這些濟世名言,都給我們這樣的建議:在人際交往中,傾聽是一種聰明的交際方式。
能說會道固然重要,但善於傾聽更為重要,因為傾聽是心靈溝通的橋梁。
“學會了如何傾聽,你甚至能從談吐笨拙的人那裏得到收益。”南運公司的王經理經常這樣說。
王經理不久前才被南運公司聘請為銷售經理,他新官上任,對公司具體的推銷品牌和推銷業務一竅不通。當銷售人員到他那裏去彙報工作並征求建議時,他什麼具體的答複都無法提供,因為他對公司的運營情況幾乎一無所知!
然而,王經理卻是一個懂得如何傾聽的高手。當手下的銷售人員向他請示時,他都會問:“憑你的經驗,這個問題有哪幾種解決方法?你認為應該怎麼做呢?”下屬非常高興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解決方案。王經理從中聽出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了可行性方案,然後選擇了最可行的方案。手下的員工就滿意地離開了。
一段時間之後,王經理對業務很快熟悉起來,他會邊傾聽邊提示下屬進一步思考。下屬在他的指導下,能想出更好的方案。在真正執行時,下屬都因為方案是自己主張的而興奮不已,盡力把工作做得最好。他們做得很好,得到了王經理更多的信任和讚賞。
王經理手下的銷售人員都認為他是一個優秀的經理。王經理感慨萬分地說:“我感到‘傾聽’真是有用,它給我的幫助太大了。它既使我贏得了人緣,又讓我懂得了更多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