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21年前,海爾還隻是一個虧損147萬元的小廠,在它誕生的初期充滿著艱辛。
21年裏,海爾在發展,在騰飛,為中國和世界不停地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
21年後,海爾已是滿載榮譽,海爾已是成功一詞的代表,海爾已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海爾產品從1984年的單一冰箱發展到擁有白色家電、黑色家電、米色家電在內的96大門類15100多個規格產品群,並出口到世界16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3年,海爾全球營業額實現806億元,是1984年創業時營業額的23 000多倍,並蟬聯中國最有價值品牌第一名。
海爾集團堅持全麵實施國際化戰略,已建立起一個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全球設計網絡、製造網絡、營銷與服務網絡。現有設計中心18個,工業園10個,海外工廠及製造基地22個,營銷網點58 800個。在國內市場,海爾冰箱、冷櫃、空調、洗衣機四大主導產品的市場份額均達到30%左右;在海外市場,海爾產品已進入歐洲15家大連鎖店的12家、美國前10大連鎖店。在美國、歐洲初步實現了設計、生產、銷售“三位一體”的本土化目標。
海爾人曾有過一段痛苦的經曆,這段經曆至今還激勵著海爾人不停地向著更高更強的目標進取:20年前,張瑞敏為引進技術踏上了德國的土地。主人不經意地說,在德國市場上,最暢銷的中國貨是煙花爆竹。張瑞敏說,當時,他的心有一種在流血的感覺。他痛感生產力落後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是致命的創傷。從那一刻起,一個觀念在張瑞敏和海爾人的腦海中確立——海爾人要鑄造一個民族品牌,一個支撐中國民族工業走向世界的品牌。
2004年1月31日,由世界知名實驗室、世界經理人周刊和世界經理人網站聯合發布了振奮人心的消息:世界最具有影響力的100個品牌揭曉,中國海爾入選,成為惟一入選的中國品牌。這是曆史性的成就,此前從沒有一個中國本土品牌進入過世界100品牌排行榜;這是震撼性的成就:入選世界最具影響力的100個品牌,不僅是海爾的驕傲,更是中國人的驕傲。2004年6月2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視察海爾集團時,對海爾集團創名牌的做法予以充分肯定,他指出:“名牌就是質量,就是效益,就是競爭力,就是生命力。名牌不僅是一個企業經濟實力和市場信譽的重要標誌,擁有名牌多少還是一個國家經濟實力的象征,是一個民族整體素質的體現。”
海爾是一本書,是一部創業、改革、發展史,一部管理的百科全書,一部企業文化專著;海爾是一個故事,有著艱辛的過去,輝煌的現在和光明的未來;海爾是一個迷,它無時無刻不在創造著奇跡,在海爾成功的背後,更多的人想試圖去揭開這個謎底。
本書將從海爾的經營管理準則這一角度來探悉海爾成功的秘訣。全書共分十章,分別談到海爾品牌管理的準則、技術創新的準則、企業競爭的準則、激勵員工的準則、客戶服務的準則、崗位職責的管理準則、市場營銷的準則、團隊建設的準則、產品質量的管理準則和建設企業文化的準則。
同時,希望讀者從本書中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