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數學課堂效率(1 / 3)

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提高數學課堂效率

科學理論

作者:胡建國

摘 要:2011年版的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響應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深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模式,改變學習方式,建立新型的開放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通過為學生創設探究合作交流的問題情境、建立和諧的師主關係、組織有趣的實驗操作、建立多種評價方式等一係列優化課堂教學方式的方法措施,讓學生在民主開放的數學課堂積極參與、放膽交流,共同探究、敢於創新,在這樣新型開放的課堂中既獲取了數學知識和方法,又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隨著教學方式的優化和新型開放的課堂的建立,學生參與課堂的熱情增強,學生在實踐中使得數學知識得以驗證和完善,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也大幅提高,從而推動數學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化。

關鍵詞:優化 教學教學 課堂效率 素質教育 學習方式 參與 探究 創新能力 課程改革

2011年版的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地和富有個性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通過優化數學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積極思考、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成為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隨著課程改革及新課標課程的進一步實施,我深深體會到,以往的數學教學理念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知識更新周期日益縮短的現代社會,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主動探索的精神、終身學習的願望要比其獲得有限的知識更有價值。為了適應新世紀的發展,響應教育部基礎教育改革深入,真正落實素質教育,切實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我們必須更新教育觀念,優化教學模式,改變學生學習方式,建立新型的開放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提高課堂的整體效率,讓學生在愉快而輕鬆的情緒下學習數學。

一、把社會作為學生學習數學的大課堂,為學生創設探究合作的問題情境

數學與生活緊密聯係,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教學中,應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係。引導學生把課堂所學的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讓學生在社會生活中學習數學,讓學生在解訣問題中鞏固學到的數學知識;鼓勵學生把生活中碰到的實際問題帶進課堂,嚐試著用數學方法來解決。這既是數學學習的價值體現,又有利於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能力。如七年級上冊“打折銷售”一課的教學,結合教材中的實踐活動,我創設了“小小百貨商店”的情景:把學生的文具、日常生活用品、水果、小玩具等標上價錢。學生四人一組進行買賣商品的模擬活動,讓其中的一人當售貨員,其他的同學當顧客,“顧客”要把選中的商品按售貨員打折後的價錢付款給“售貨員”,若給的錢數不對,其他同學要指出,角色要互換。然後,我提出問題:甲乙兩件商品賣出價都是60元,店主說其中一件賺了20%,另一件虧了20%,請大家通過計算回答:這筆生意中店主是盈利了還是虧本了?讓各組學生進一步思考:你若是店主怎樣打折正好可以盈利?有幾種不同的打折方法?同學們情緒高漲,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這樣不僅有助於學生學會打折銷售這類比較難的數學知識,而且還培養了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