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農村體育資源科學配置與開發的思考(2 / 2)

第一,改變農民體育健身意識。體育意識是參與體育健身者經過長時間鍛煉、潛移默化下形成的一種自我健身意識。相對於城市來講,農村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後,人們的觀念基本上停留於原來的基礎上。農民受傳統思想的影響,多數沒有參與體育鍛煉的概念,再加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得他們誤認為田間勞作和日常的體力勞動就是體育鍛煉。由於大部分農民缺乏體育健身知識,他們在認識上仍然停留在“無疾病就是健康”的階段。如此種種,給農村體育的開展帶來了許多困難。

第二,健全農村體育的組織管理體係。政府部門必須發揮對農村體育的主導作用,建立自上而下的農村體育組織管理體係,使農村體育規範、穩定地開展起來。要使農村體育得到長效發展,必須建立健全組織管理體係,完善農村體育發展的規章製度,為農村體育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各鄉(鎮)建立由主要領導負責的全民健身體育工作領導小組,設立健身指導站。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鄉、村組織管理機構和運行機製,為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提供組織保障,構建、政府領導、鄉鎮依托、村為重點的公共體育文化服務網絡。

第三,培養大批的農村體育健身指導員。目前,農村所擁有的體育指導員人數太少,這將嚴重阻礙農村體育的開展。因此,在建設新農村的目標下,為了使農村體育蓬勃發展,就要大批培養、培訓農村社會體育指導員。

(二)新農村體育發展的長效機製

新農村體育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工程,農村體育文化建設是我國新農村建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要全麵實施全民健身工程,就必須充分關注農村體育文化建設。因此,隻有各級領導部門高度重視,才能使農村體育文化事業蓬勃發展。要使全民健身運動持續長久地開展下去,就必須建立農村體育發展的長效機製,隻有建立好長效發展的機製,才能提高農民的健身意識和健康素質。

第一,改善農村體育健身設施,落實農村體育健身工程。農村體育能否如火如荼地開展,體育健身設施是關鍵。上級主管部門在統籌規劃資源配置時,要適當地向農村傾斜,加大對農村體育的投資力度,因地製宜在農村建設一批固定的健身場所,由點形成線和麵,並購置適宜農民體育鍛煉的健身器材,定期開展體育健身比賽,使農民知道怎樣使用,激發他們的健身興趣)同時,要對健身器材實行定期維護,並培養農民的維修愛護意識,強化基層組織的管理責任。

第二,搞好體育評價,促進科學健身。隨著新農村體育文化事業的不斷發展,全國各地應加快農村體育的評價工作,通過對農村體育的評價,使農村體育發展進入良性發展軌道。推進農民體質檢測的工作步伐,在各縣、鄉建立農民體質檢測點,定期對農民進行體質健康測試,並根據體質健康測試的結果,製定體育健身的運動處方,使農民體育鍛煉有方可尋。通過這些測試和指導,使農民不斷提高健身意識,增強體育健身的能力,從而為我國新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沒有農村體育事業的發展,就沒有全國體育事業的全麵發展”。同樣沒有新農村體育的發展,也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新農村建設。要改變新農村體育比較落後的麵貌,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政府各級組織做出不懈努力,需要與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同步進行,隻有這樣,新農村體育才能長效可持續發展,才能為新農村建設增磚添瓦。

參考文獻

[1] 田雨普,等.我國城鄉群眾體育統籌發展的戰略[J].體育學刊,2008,25(1):6~8.

[2] 胡慶山,王建.新農村建設中發展“新農村體育”的必要性、製約因素及對策[J].體育科學,2006,26(10):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