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國農村體育資源科學配置與開發的思考(1 / 2)

我國農村體育資源科學配置與開發的思考

科學理論

作者:馬運超

摘 要:通過運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和係統分析等方法,對農村體育資源開發與配置等方麵素進行分析,研究發現:曆史因素、宏觀政策因素、經濟發展水平因素、農村居民群體素質因素是我國農村體育資源開發與配置的主要製約因素。最後針對其製約因素提出解決問題的策略,以便更好地促進農村體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農村 體育資源 科學配置

農村體育資源科學配置與開放在農村體育發展中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關係到能否在和諧農村建設中發揮農村體育應有的功能與價值。在掌握我國體育資源開發與配置的研究動態的基礎上,以我國農村體育開發與利用的實際現狀為出發點,從係統的角度對農村體育資源開發與配置的製約因素進行分析,盡可能的去尋找減少其製約因素的對策與方法,更好地促進農村體育的快速、健康發展。

一、農村體育資源開發與配置的製約因素分析

(一)國家宏觀政策

首先,在我們國家,所有與體育有關的政策基本上都是有利於城市體育的發展,而農村體育往往被輕視,很多偏遠農村根本沒有鍛煉的活動場所和任何體育經費。但是城市體育卻有很好的政策作保障,場地、資金等方麵都得到了很好的落實。其次,農村居民對保持健康手段的選擇上,睡眠、飲食等基本生活方式是農村居民保持健康的主要手段,而把參加體育鍛煉作為保持健康手段的人卻很少。而城市居民選擇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卻很多,這是由於城市居民文化和生活水平較高,自然就對於醫療衛生、體育鍛煉和營養補充等更加看重。

(二)曆史原因

我國城鄉差距較大,農村社會、經濟等發展水平落後於城市,是由於曆史原因造成的,農村體育的發展狀況也不例外。這種狀況的形成有著其深刻、久遠的曆史背景。

城鄉二元的傳統製度安排下,城市體育設施由國家撥款投資,優先發展,而農村體育則由縣、鄉(鎮)財政負責,投入不足,使得城鄉體育差別的不平等要素流動加劇,突出表現在農村公共文化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村民獲得的體育福利性服務遠遠落後於城市,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的問題十分突出。這在客觀上造成了城鄉居民享有體育資源的不平等和不平衡。

(三)經濟發展水平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還不是很發達由於農村經濟發展相對滯後,農民整體生活水平較低,純收入少,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的日益加大,社會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農村地區表現得更加突出。這也成為阻礙農村體育資源合理開發與配置、農村體育事業快速發展的根本因素。

據調查,在經濟發達地區的城市,學校基本都有鍛煉場地而且對城市居民開放,那麼除學校外,社區的鍛煉場所也有較多,據統計:有籃球場的社區占 32.4%,有網球場的社區占 12.6%,有羽毛球場的社區占 28.7%,24.3% 的社區有其它場地設施。雖然這些數據已經遠高於農村。在大部分農村,農村學校的鍛煉場地基本上就是整個農村的鍛煉場地,並且多數場地基本上就是籃球場和乒乓球場或者就是一塊空地,極不規範,器材也殘缺不全,因此農村體育活動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限製和影響。由於我國農村與城市經濟發展水平的程度不同,農村與城市體育資源的存量也表現出較大的不同。突出表現在農村體育場地設施在數量和質量上分布極不均勻。

因此,一般情況下,經濟發展條件好的地區體育資源的存量就豐富;反之,經濟發展條件較差的地區,體育資源的存量就較貧乏。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直接製約著農村體育資源的配置。

二、提高農村體育資源科學配置與開放的策略

(一) 提高農村體育人口的數量和質量

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與此同時,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追求越來越高。農村亦如此。由於受傳統生活方式的影響,新農村體育的開展雖有所改觀,但還不及城市。因此,如何提高農村體育人口的數量和質量是現階段新農村體育建設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新農村體育要上水平、上規模,必須做好以下幾點。